一种相继增压排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7613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8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继增压排气系统,包括均具有三个接口的A列涡前排气管和B列涡前排气管;所述A列涡前排气管和B列涡前排气管的第一接口分别与V型发动机的A、B两列排气管连接,其第二接口分别与第一蝶阀的两端连接;所述A列涡前排气管的第三接口与第一增压器的尾气进口连接;所述B列涡前排气管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蝶阀的一端,所述第二蝶阀的另一端与第二增压器的尾气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蝶阀的阀轴末端连接直摇臂,所述直摇臂的末端铰接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铰接拐摇臂;所述拐摇臂的中间与第二蝶阀的阀轴连接,其另一端设长圆孔,所述长圆孔与气缸的伸缩杆末端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个气缸控制两个蝶阀,减少了零件种类,缩小了轮廓尺寸,大大提高了相继增压排气系统的外观、密封性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涡轮增压,涉及一种相继增压排气系统


技术介绍

1、高增压柴油机在低工况下运行时,由于排气能量不足,使增压器偏离设计标定工况点工作、效率显著下降、增压压力下降、燃烧状况恶化,从而使柴油机的油耗上升、碳烟排放增加、扭矩下降。而相继增压技术是改善高增压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有效手段,有效提高排气系统的综合效率。

2、传统相继增压系统,为了分别控制两个或多个增压器,每个增压器都连接有液压换向阀,例如公告号为cn214366370u的专利《一种相继增压阀体控制机构、发动机及船舶》,但发动机附近的工作环境恶劣,温度高,振动大,液压阀机构发生故障的概率大,可靠性不足。现有技术中,也有在排气管汇流处设计两个排气口,再用一个活动的阀门控制排气路径的方式,例如公告号为cn108757157a的专利《一种相继增压系统》,该结构在排气管汇流处设置阀机构,两个所述排气口的横截面积必须足够大,才能保证排气顺畅,导致所述汇流处排气管道结构粗大,从所述汇流处分出的两个涡前排气管到蜗轮增压器路径长,增大了发动机外轮廓尺寸,影响发动机的安装应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继增压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具有三个接口的A列涡前排气管(1)和B列涡前排气管(2);所述A列涡前排气管(1)和B列涡前排气管(2)的第一接口分别与V型发动机的A、B两列排气管连接,其第二接口分别与第一蝶阀(4)的两端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蝶阀(4)控制所述A列涡前排气管(1)和B列涡前排气管(2)的连通或关闭;所述A列涡前排气管(1)的第三接口与第一增压器(33)的尾气进口连接;所述B列涡前排气管(2)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蝶阀(5)的一端,所述第二蝶阀(5)的另一端与第二增压器(34)的尾气进口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蝶阀(5)控制所述B列涡前排气管与第二增压器(34)的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继增压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具有三个接口的a列涡前排气管(1)和b列涡前排气管(2);所述a列涡前排气管(1)和b列涡前排气管(2)的第一接口分别与v型发动机的a、b两列排气管连接,其第二接口分别与第一蝶阀(4)的两端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蝶阀(4)控制所述a列涡前排气管(1)和b列涡前排气管(2)的连通或关闭;所述a列涡前排气管(1)的第三接口与第一增压器(33)的尾气进口连接;所述b列涡前排气管(2)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蝶阀(5)的一端,所述第二蝶阀(5)的另一端与第二增压器(34)的尾气进口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蝶阀(5)控制所述b列涡前排气管与第二增压器(34)的连通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继增压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7)连接有控制管路(71),所述控制管路(7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箱(72),用于控制所述气缸(7)的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继增压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列涡前排气管(2)与所述第二增压器(34)之间设有波纹管(51);所述波纹管(51)的两端分别第二蝶阀(5)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江伟徐宙斌史四强季永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