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极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520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8 13:42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极片结构,其包括基底层,基底层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金属层,金属层背离基底层的表面设置有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完全覆盖金属层表面,金属层与活性物质层同一端之间预留有焊接区并且该焊接区内焊接有极耳,本技术将极耳设置在活性物质层和金属层之间,能够增加活动物质的涂覆面积,活性物质越多,同体积或质量下电池能量越多,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极片结构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逐渐朝向轻量化、高能量密度、节约成本的方向发展。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中是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起到传导电流的作用,目前集流体通常为导电金属箔片,为了实现锂离子电池减重、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现有工艺常将金属箔片做薄,但金属箔变薄会降低金属箔片的机械强度,并且增加了制箔的工艺难度。

2、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复合集流体以绝缘材料作为基材,并在集流体上下两个表面沉积金属层,以实现集流体的过流功能,与金属箔片相比,复合集流体的重量较轻,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3、但是,由于复合集流体基材为绝缘材料,上下金属层难以导通汇集电流,现有技术在上下金属层各接一片金属箔片,以金属箔片作为极耳汇集复合集流体的电流,但是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技术方案需要在集流体上预留空白区域以连接极耳,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该空白区域使极片上活性物质的涂覆面积减小,从而导致电芯能量密度的降低;基于此,专利技术人有目的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巧妙,能够增大活性物质涂覆面积的新型极片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极片结构,其包括基底层(11),基底层(11)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金属层(22),金属层(22)背离基底层(11)的表面设置有活性物质层(44),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层(44)完全覆盖金属层(22)表面,金属层(22)与活性物质层(44)同一端之间预留有焊接区并且该焊接区内焊接有极耳(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区形成于活性物质层(44),致使活性物质层(44)为台阶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区形成于金属层(22),致使金属层(22)为台阶状。p>

4.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极片结构,其包括基底层(11),基底层(11)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金属层(22),金属层(22)背离基底层(11)的表面设置有活性物质层(44),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层(44)完全覆盖金属层(22)表面,金属层(22)与活性物质层(44)同一端之间预留有焊接区并且该焊接区内焊接有极耳(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区形成于活性物质层(44),致使活性物质层(44)为台阶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琪胡钟飞杨文静何重阳
申请(专利权)人:国科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