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净化,具体涉及一种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移动式生态浮岛。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废水排放量增大,江河湖泊中的氮磷含量越来越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渐严重,尤其是江河湖泊水质存在二次污染问题。生态浮岛技术是一类将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相兼顾的技术,将一些喜水植物种植于载体上(设在受污染的水体水面上),利用植物根部的吸收和吸附作用,达到去除污水中含氮、磷污染物的效果。
2、公开号为cn209583758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水体局部恒温生态浮岛,其包括太阳能恒温系统以及生态浮岛系统;生态浮岛系统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上的聚乙烯网和浮盆、周向设置于底架所设盘架的恒温桶,底架与固定于河底的钢管支架相连,浮盆布置有挺水植物,聚乙烯网布置有浮水植物;太阳能恒温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储电系统及控制箱、恒温加热装置、温控传感器,恒温加热装置、温控传感器设置于恒温桶内,恒温加热装置、温控传感器连接于太阳能光伏储电系统及控制箱,恒温桶的桶身设置有内外水体交换孔。
3、现有生态浮岛大多数如上所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移动式生态浮岛,包括浮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台(1)上安装有动力模块和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模块,所述动力模块包括推流曝气器(2)和射流推进器(8);所述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模块包括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和涡轮水力发电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移动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台(1)的上方设置有镂空浮板(22)和水下腿支架(9),且镂空浮板(22)与浮台(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镂空浮板(22)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水底座(33),且防水底座(33)与浮台(1)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底座(33)的上方均匀设置有四个推流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移动式生态浮岛,包括浮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台(1)上安装有动力模块和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模块,所述动力模块包括推流曝气器(2)和射流推进器(8);所述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模块包括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和涡轮水力发电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移动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台(1)的上方设置有镂空浮板(22)和水下腿支架(9),且镂空浮板(22)与浮台(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镂空浮板(22)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水底座(33),且防水底座(33)与浮台(1)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底座(33)的上方均匀设置有四个推流曝气器(2),且推流曝气器(2)与防水底座(33)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镂空浮板(22)的上方设置有格栅种植盆(24),格栅种植盆(24)设置有若干个,且格栅种植盆(24)与镂空浮板(22)榫接,所述格栅种植盆(24)的外部设置有海绵体(4),且海绵体(4)与格栅种植盆(24)的外壁贴合连接,所述格栅种植盆(24)的内部设置有浮岛植物(10),所述浮岛植物(10)为香蒲、灯芯草、香根草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移动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台(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孔(3)和出水孔(23),且进水孔(3)和出水孔(23)的一端均贯穿浮台(1)并延伸至浮台(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移动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6),且第一电机(16)与浮台(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6)输出端的一侧设置有螺旋桨(17),且螺旋桨(17)与第一电机(1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进水孔(3)和出水孔(23)的一侧均设置有格栅网(15),且格栅网(15)与浮台(1)通过螺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移动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3)的内侧设置有滤网(27),且滤网(27)与浮台(1)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推流曝气器(2)出气端的一侧均设置有曝气管(25),且曝气管(25)与推流曝气器(2)的出气端密封连接,所述曝气管(25)的一端延伸至浮台(1)的内部,所述曝气管(25)的外部设置有曝气头(26);所述曝气头(26)设置有若干个,且曝气头(26)与曝气管(25)通过螺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与水力复合供能移动式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流曝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世磊,韩佳增,余锦仁,杨烁,范国军,卢江中,张子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