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电致变色器件及终端产品。
技术介绍
1、在电器的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给电器供电,电器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需要连接分体的正极引出结构和负极引出结构,在使用时,正极引出结构和负极引出结构均连接电源,从而为电致变色玻璃供电,当还需要利用传感器采集电器的温度或者环境数据时,则需要在电器上另外连接传感器引出结构以连接传感器,电器的生产过程较为繁琐,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电致变色器件及终端产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器的生产过程较为繁琐,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本体以及与连接本体一体设置的输入端、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及信号采集端,输入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正极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器的正极电连接,负极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器的负极电连接,信号采集端用于与传感器电连接。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本申请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应用于电致变色器件时,将输入端与电源电连接,将正极输出端与电致变色器件的正极电连接,将负极输出端与电致变色器件的负极电连接,将信号采集端与传感器电连接,从而电源能够为电致变色器件及传感器供电。输入端、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及信号采集端均与连接本体一体设置,能够提高集成化程度,在电致变色器件的生产过程中只需要将柔性电路板一次性安装在电致变色器件上,减少生产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
4、进一步地,连接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与第四连接部连接,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端连接。
5、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连接输入端的端部呈收窄状。
6、进一步地,第三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正极输出端的延伸方向一致。
7、进一步地,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的长度且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长度。
8、进一步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为0.05毫米至0.15毫米。
9、进一步地,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间隔设置。
10、进一步地,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的间隔为10毫米。
11、另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电致变色膜片以及上述的柔性电路板,正极输出端与电致变色膜片的正极电连接,负极输出端与电致变色膜片的负极电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上述的柔性电路板,输入端、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及信号采集端均与连接本体一体设置,能够提高集成化程度,在电致变色器件的生产过程中只需要将柔性电路板一次性安装在电致变色膜片上,减少生产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使用柔性电路板与电源、电致变色膜片及传感器进行组装时,无需多次布置线缆,安装方便。
13、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储能元件及传感器,输入端与储能元件电连接,信号采集端与传感器电连接。
14、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以及设置在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的电致变色膜片。
15、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副框,副框与电致变色玻璃连接,并且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玻璃板背向电致变色膜片的一侧面的边缘部分。
16、进一步地,信号采集端位于第二玻璃板背向电致变色膜片的一侧面,连接本体设置有信号采集端的一端从第二玻璃板的边沿向第二玻璃板的中部延伸的长度,小于副框朝第一玻璃板的中部延伸的宽度。
17、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副框,副框与第一玻璃板和/或第二玻璃板连接,储能元件设置在副框上。
18、进一步地,电致变色玻璃还包括控制器,副框内具有安装腔,储能元件与控制器均设置在安装腔内,储能元件与控制器电连接,输入端伸入安装腔内与控制器电连接。
19、另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终端产品,包括上述的柔性电路板或者上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终端产品为车辆后视镜、幕墙、车辆天窗、车辆侧窗、车辆挡风玻璃、电子产品的壳体、眼镜、交通工具以及显示面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终端产品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提供的终端产品采用了上述的电致变色器件,输入端、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及信号采集端均与连接本体一体设置,能够提高集成化程度,在电致变色器件的生产过程中只需要将柔性电路板一次性安装在电致变色膜片上,减少生产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使用柔性电路板与电源、电致变色膜片及传感器进行组装时,无需多次布置线缆,安装方便。
21、进一步地,终端产品为幕墙,幕墙包括原装玻璃装置及上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器件安装在原装玻璃装置上。
22、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储能元件、传感器及电致变色玻璃,输入端与储能元件电连接,传感器与信号采集端电连接,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呈环形,并且至少部分设置在电致变色玻璃朝向原装玻璃装置的一侧面的边缘部分,电致变色玻璃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原装玻璃装置连接,电致变色玻璃、原装玻璃装置以及第一连接件配合形成微中空结构,传感器位于微中空结构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本体以及与所述连接本体一体设置的输入端、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及信号采集端;所述输入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正极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器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器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信号采集端用于与传感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及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采集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输入端的端部呈收窄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正极输出端的延伸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为0.05毫米至0.1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的间隔为10毫米。
9.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变色膜片以及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与和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负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储能元件及传感器,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元件电连接,所述信号采集端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与所述第二玻璃板之间的所述电致变色膜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副框,所述副框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连接,并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板背向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一侧面的边缘部分;所述信号采集端位于所述第二玻璃板背向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一侧面,所述连接本体设置有所述信号采集端的一端向所述第二玻璃板的中部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副框朝所述第一玻璃板的中部延伸的宽度。
13.一种终端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或者包括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终端产品为车辆后视镜、幕墙、车辆天窗、车辆侧窗、车辆挡风玻璃、电子产品的壳体、眼镜、交通工具以及显示面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产品为所述幕墙,所述幕墙包括原装玻璃装置及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安装在所述原装玻璃装置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储能元件、传感器及电致变色玻璃,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元件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信号采集端连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呈环形,并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朝向所述原装玻璃装置的一侧面的边缘部分,所述电致变色玻璃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原装玻璃装置连接,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所述原装玻璃装置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形成微中空结构,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微中空结构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本体以及与所述连接本体一体设置的输入端、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及信号采集端;所述输入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正极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器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器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信号采集端用于与传感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及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采集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输入端的端部呈收窄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正极输出端的延伸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且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为0.05毫米至0.1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的间隔为10毫米。
9.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变色膜片以及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与和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负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华,王巍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