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3223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设置于导管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外电极、第一绝缘管和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第一内电极和第一外电极通过第一绝缘管隔离;第一绝缘管的至少一端沿导管的轴向凸出第一外电极的端面,第一内电极的一端沿轴向凸出第一绝缘管的端面;第一内电极与第一外电极间具有第一放电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第一内电极沿轴向凸出第一绝缘管,并将第一绝缘管轴向凸出第一外电极,增加第一电极组件用于与第一接线组件电连接的位置与第一放电间隙间的距离,降低冲击波对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一接线组件相连处的损伤,延长电极装置的寿命,并提升冲击波释放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


技术介绍

1、冲击波球囊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心脏瓣膜和血管钙化的技术,具有易于操作和球囊预扩的优点;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导管将冲击波球囊推送至待治疗区域,并在球囊内充注介质,使得球囊表面接触待治疗区域,之后开启能量发生器,使得球囊内的电极工作并产生高能冲击波作用力,该高能冲击波作用力穿过球囊表面进入钙化病变的待治疗区域,破坏钙化结构,从而软化待治疗区域。

2、但是,现有球囊中冲击波电极的结构仍存在诸多缺陷,受冲击波球囊整体尺寸的限制,电极上的材料应当尽可能薄,对电极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和电极的寿命都带来了极大的考验;现有电极上开孔导致电极上有多个薄弱点,难以承受更高的工作电压,容易被击穿;并且电极工作时会沿开孔位置向外烧蚀各层电极材料,烧蚀到一定程度时电极损坏,无法继续放电,导致电极寿命快速耗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装置,设置于导管(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管(22)包覆于所述导管(1)上,所述第一内电极(23)嵌设于所述导管(1)与所述第一绝缘管(22)之间,所述第一外电极(21)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管(22)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23)中,部分所述第一内电极(23)凸出所述第一绝缘管(22)的近端端面,其余所述第一内电极(23)凸出所述第一绝缘管(22)的远端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内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装置,设置于导管(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管(22)包覆于所述导管(1)上,所述第一内电极(23)嵌设于所述导管(1)与所述第一绝缘管(22)之间,所述第一外电极(21)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管(22)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23)中,部分所述第一内电极(23)凸出所述第一绝缘管(22)的近端端面,其余所述第一内电极(23)凸出所述第一绝缘管(22)的远端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内电极(23)在所述导管(1)的周向方向上错位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一内电极(23)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最短间距对应的圆心角为3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第一电极组件(2),至少两组所述第一电极组件(2)的第一内电极(23)在所述导管(1)的周向方向上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组件(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3)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3)包括第二外电极(31)、第二绝缘管(32)和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内电极(33),所述第二内电极(33)和所述第二外电极(31)通过所述第二绝缘管(32)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上上韩妍沁陈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