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7009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气化铁道软横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及系统。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部署监测图像数据采集装置,并连接至云数据中心;基于云数据中心,构建软横跨交叉线索检测模型和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模型;基于监测图像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实时软横跨监测图像数据,并上传至云数据中心;基于云数据中心,根据实时软横跨监测图像数据,进行软横跨交叉线索检测,得到实时软横跨交叉线索检测结果;根据实时软横跨交叉线索检测结果,进行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得到实时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策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力成本投入大、工作量大、实时性差、安全性低、效率低以及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化铁道软横跨,具体涉及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工程设计结构中.因线岔、锚段关节、跨股道下锚等接触网两支(或三支)线索平面布置均存在线索交叉的情况(无交叉线岔不在此例)。在软横跨(软索式硬横梁)结构中,部分区段的线索由于受到曲线、线索转角、线索张力等综合作用的影响,悬吊滑轮受到水平力作用被抬高,导致承力索在平面交叉位置的立体交叉高度差不足,存在相互挤压摩擦的现象,留下运行隐患。因此,及时对软横跨交叉线索进行处理,消除运行隐患,是保证铁路接触网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2、现有技术中,需要安排人工进行巡检,以便发现软横跨交叉线索情况,并进行间距调整,这种方式,人力成本投入大,工作量大,无法及时的检测软横跨交叉线索点的位置,并且对软横跨交叉线索进行间距调整,需要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安全性低,并且在接触网系统较为复杂时,进行间距调整的效率低,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力成本投入大、工作量大、实时性差、安全性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部署监测图像数据采集装置之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云数据中心,根据预采集的若干历史软横跨监测图像数据,构建软横跨交叉线索检测模型和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横跨交叉线索检测模型基于CNN-SVM-GNN-RF算法构建,且软横跨交叉线索检测模型包括基于CNN算法构建的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部署监测图像数据采集装置之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云数据中心,根据预采集的若干历史软横跨监测图像数据,构建软横跨交叉线索检测模型和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横跨交叉线索检测模型基于cnn-svm-gnn-rf算法构建,且软横跨交叉线索检测模型包括基于cnn算法构建的图像数据特征提取模块、基于svm算法构建的软横跨组件识别模块、软横跨结构连接图生成模块、基于gnn算法构建的结构连接图特征提取模块以及基于rf算法构建的软横跨交叉线索识别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横跨交叉线索间距调整模型基于dqn算法构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横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王凯徐慧敏田青涛陈根柱房高基刘敏李志胜王化永王伟王菲何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