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磨粒传感器供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磨粒传感器供源电路。
技术介绍
1、磨粒传感器是来检测机械设备运转状态的一种传感器,它可以通过检测设备的振动和噪声来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故障和维护需求。在磨粒传感器的应用中,后端放大理调电路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磨粒传感器产生的微小信号放大到能够被后续电路处理的适当电平。
2、传统的磨粒传感器的供源电路发热量巨大,这是因为电磁转化的效率远低于实际供源能量,使得多出的能量以发热形式被耗散掉,随时间的推移,这种高发热形式极易造成传感器内部电子器件的损坏。
3、目前通过研究高频电子线路领域解决该问题。感应式磨粒传感器通过高频振荡电路激励引起变化的磁场,但由于探测金属颗粒非常微小,磁场变化引起的扰动不足以消耗激励的全部能量,因此绝大部分能量还是会以发热形式耗散,因此急需设计一种适用于该领域的高频电子供源线路系统,以便削弱系统的发热问题,保证系统稳定长期在线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粒传感器供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生模块、滤波模块、一级功放模块以及二级功放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分别与信号发生模块以及一级功放模块连接,所述二级功放模块与一级功放模块连接,所述一级功放模块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R8)接收滤波模块输出的信号,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算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粒传感器供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生模块、滤波模块、一级功放模块以及二级功放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分别与信号发生模块以及一级功放模块连接,所述二级功放模块与一级功放模块连接,所述一级功放模块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r8)接收滤波模块输出的信号,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输出处理后的信号,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第一脚(1)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粒传感器供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场效应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第四电容(c4)以及第五电容(c5),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以及第四电容(c4)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五电容(c5)连接在第三电阻(r3)两端,场效应管(q1)的漏极通过第五电阻(r5)以及第六电阻(r6)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级与第四电阻(r4)连接,第四电阻(r4)为可调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粒传感器供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以及第三电容(c3),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还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还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电源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电源端还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粒传感器供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以及第三电感(l3),信号发生模块输出的信号依次经过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以及第十二电容(c12)后输出,第一电感(l1)连接在第十电容(c10)的两端,第二电感(l2)连接在第十一电容(c11)的两端,第三电感(l3)连接在第十二电容(c12)的两端,第一电感(l1)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三电容(c13)以及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容(c13)以及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感(l2)的两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c14)以及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红,王成鑫,郑鑫,冯凯,杨晨晖,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润滑卫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