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987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1:5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绕线装置,包括:绕线轮,同轴设置有第一挡板以及绕线部,所述绕线部的外壁用于缠绕目标线束;所述绕线部背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置延伸至所述绕线部外壁的固定槽,目标线束的起始端能够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底座,与所述绕线轮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底座面向所述绕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绕线部的相对两端,以限制线束的绕线尺寸,并封堵所述固定槽;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以使目标线束均匀缠绕于所述绕线轮。本技术的绕线装置用于实现对目标线束的自动绕线,并提高绕线完成后线圈的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线束行业中,为便于线束的收纳和运输,通常会将线束进行缠绕,以减小线束的体积。传动的线束缠绕方式为人工缠绕,其效率较低,且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相关劳动人员的减少,人工缠绕逐渐无法适应现在线束行业的需求。

2、因此,现有的线束行业逐渐朝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现有的一种线束缠绕方式可以为采用电机和圆盘结合的方式缠绕。电机驱动圆盘转动,以将线束缠绕于圆盘上,缠绕完成后,将线束从圆盘上剥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实现线束的自动化缠绕,但是由于线束需要在缠绕后与圆盘剥离,圆盘通常采用圆柱形结构,该圆盘在缠绕过程中无法对绕线后形成的线圈的尺寸进行控制。随着现有自动化程度的增加,对各部件的标准化要求增加,如何控制绕线后线圈的尺寸成为了线束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用于实现对目标线束的自动绕线,并提高绕线完成后线圈的尺寸精度。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绕线装置,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3)包括第一腔室(131)和第二腔室(132),所述第二腔室(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131)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3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绕线部(12)的外壁;所述第一腔室(131)的径向截面尺大于所述第二腔室(132)的径向截面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1)开设有沿所述绕线轮(1)轴向延伸的扎线槽(14),所述扎线槽(14)内凹于所述绕线部(12)的外壁,以便于扎线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3)包括第一腔室(131)和第二腔室(132),所述第二腔室(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131)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3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绕线部(12)的外壁;所述第一腔室(131)的径向截面尺大于所述第二腔室(132)的径向截面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1)开设有沿所述绕线轮(1)轴向延伸的扎线槽(14),所述扎线槽(14)内凹于所述绕线部(12)的外壁,以便于扎线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线槽(14)沿所述绕线轮(1)的轴向贯穿所述绕线轮(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21)开设有连接槽(211),所述连接槽(211)与所述扎线槽(1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1)还设置有收线台阶(15),所述收线台阶(15)设置在第一挡板(11)与所述绕线部(12)之间,所述收线台阶(15)用于供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靖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