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962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涉及脊柱微创缝合技术领域。该种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包括设置在缝合器上的手柄、外鞘、前部倒钩和前托爪,且前部倒钩的侧壁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该种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当梯形槽勾住缝线后,能够对缝线进行吸附,避免缝线偏移甚至脱离,同时,能够对缝线进行压紧操作,更加稳定可靠,并且,能够控制对缝线的挤压力恒定,保证压紧效果的同时,避免对缝线造成损伤,保证缝合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够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吸附并夹紧,从而便于将碎屑夹出,清理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使其功能性更强、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柱微创缝合,具体为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


技术介绍

1、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原因是椎间盘各部分如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疼痛,肢体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切除突出的髓核及游离的纤维环组织,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但此种手术方法的弊端为身体表面切口大,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之一,与传统开放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相比术后疼痛减轻,切口小,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疗效与开放手术相近,但是,髓核摘除术术后纤维环的修补有助于降低再次突出的复发率,此时,需要使用纤维环缝合器修补破损纤维环。

2、公开号cn104887285a公开了一种全内窥镜下经皮微创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器,可实现将待打结的线在内窥镜外打结,然后将线结推送回到缝合处,从而经济、简单方便地解决了微创手术缝合打结问题,然而,在对纤维环进行缝合时,当前部倒钩勾住缝线时,在夹线栓芯夹住缝线前,缝线容易产生偏移甚至脱离,从而影响缝合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不便于控制对缝线的夹紧力,夹紧力较小,会导致夹紧效果差,夹紧力较大,容易对缝线造成损坏,并且,在手术时,产生的碎屑还需要使用其他器械进行夹取,夹取不够方便快捷、效率较低,导致整个器械的功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包括设置在缝合器上的手柄、外鞘、前部倒钩和前托爪,且前部倒钩的侧壁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插设有固定罩,且固定罩的底部贯穿至安装板的底部并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吸气孔,所述固定罩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且安装槽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且滑动板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机构进行推动。

3、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转动杆侧壁的齿轮,且安装板的顶部通过移动机构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条,且齿条与齿轮啮合设置。

4、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顶部的固定管,且固定管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移动通过第二推动机构进行推动。

5、优选的,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塞侧壁的第一固定销,且滑动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一固定销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杆,且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销的侧壁转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手柄侧壁的储液管,且储液管内填充有液压油,所述储液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外鞘并与固定管的侧壁固定,所述储液管内通过第三推动机构滑动连接有移动盘。

7、优选的,所述第三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储液管内侧壁的固定环,且储液管内滑动连接有按钮,所述按钮和固定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按钮和移动盘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按钮和移动盘之间填充有空气,且按钮的顶部开设有泄气孔和进气孔,所述泄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单向机构,且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二单向机构。

8、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机构包括固定插设在泄气孔内的第一安装管,且第一安装管内固定插设有第一锥形管,所述第一安装管内通过第一复位机构连接有第一密封球,且第一密封球与第一锥形管的内侧壁相抵。

9、优选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管内的第一镂空盘,且第一密封球和第一镂空盘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向机构包括固定插设在进气孔内的第二安装管,且第二安装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管,所述第二安装管内通过第二复位机构连接有第二密封球,且第二密封球与第二锥形管的内侧壁相抵。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管内的第二镂空盘,且第二密封球和第二镂空盘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种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推动机构等,在进行缝合时,当梯形槽勾住缝线后,按压按钮向下移动,此时,能够对按钮和移动盘之间的空气进行挤压,同时,第一弹簧被压缩,从而推动移动盘向下移动,并推动储液管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进而推动活塞向远离固定管的方向移动,当活塞进行移动时,带动第一固定销进行同步移动,同时,第二固定销进行转动,并且,通过第二固定销推动滑动板沿着固定罩向上移动,此时,固定罩内产生负压,从而能够通过吸气孔对缝线进行吸附,避免缝线偏移甚至脱离,与此同时,当活塞进行移动时,通过l形板带动齿条进行移动,从而推动齿轮和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并将缝线进行压紧操作,更加稳定可靠,保证缝合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够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吸附并夹紧,从而便于将碎屑夹出,清理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并且,使其功能性更强、使用更加方便。

14、(2)该种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单向机构和第二单向机构等,当按压按钮向下移动时,能够对按钮和移动盘之间的气体进行挤压,当转动杆与缝线相抵后,当按钮继续向下移动时,当按钮和移动盘之间的空气压力达到要求值时,此时,第二密封球与第二锥形管保持相抵,同时,推动第一密封球与第一锥形管脱离,从而通过泄气孔和第一安装管进行泄气操作,保证转动杆对缝线的挤压力恒定,保证压紧效果的同时,避免对缝线造成损伤,保证缝合的质量,当需要将缝线松开时,松开按钮,此时,按钮能够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并通过拉绳拉动移动盘向上移动复位,从而带动活塞向固定管内移动复位,使得转动杆转动复位并将缝线松开,同时,带动滑动板向上移动,并且,当按钮向上移动时,使得按钮和移动盘之间逐渐形成负压,此时,第一密封球与第一锥形管的侧壁保持相抵,第二密封球与第二锥形管脱离,从而使得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二安装管和进气孔进入到按钮和移动盘之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包括设置在缝合器(1)上的手柄(101)、外鞘(102)、前部倒钩(103)和前托爪(104),且前部倒钩(103)的侧壁开设有梯形槽(105),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105)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1),且安装槽(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的顶部固定插设有固定罩(13),且固定罩(13)的底部贯穿至安装板(12)的底部并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吸气孔(15),所述固定罩(1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4),且安装槽(11)内通过转轴(16)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7),所述转动杆(17)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2)进行驱动,且滑动板(14)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机构(5)进行推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固定套设在转动杆(17)侧壁的齿轮(201),且安装板(12)的顶部通过移动机构(3)连接有L形板(202),所述L形板(2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条(203),且齿条(203)与齿轮(201)啮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2)顶部的固定管(301),且固定管(30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302),所述活塞(302)的移动通过第二推动机构(4)进行推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塞(302)侧壁的第一固定销(501),且滑动板(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销(502),所述第一固定销(50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杆(503),且连杆(503)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销(502)的侧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手柄(101)侧壁的储液管(401),且储液管(401)内填充有液压油,所述储液管(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403),且连接管(403)的另一端贯穿外鞘(102)并与固定管(301)的侧壁固定,所述储液管(401)内通过第三推动机构(6)滑动连接有移动盘(4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推动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储液管(401)内侧壁的固定环(602),且储液管(401)内滑动连接有按钮(601),所述按钮(601)和固定环(60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03),且按钮(601)和移动盘(402)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604),所述按钮(601)和移动盘(402)之间填充有空气,且按钮(601)的顶部开设有泄气孔(605)和进气孔(606),所述泄气孔(605)内设置有第一单向机构(7),且进气孔(606)内设置有第二单向机构(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机构(7)包括固定插设在泄气孔(605)内的第一安装管(701),且第一安装管(701)内固定插设有第一锥形管(702),所述第一安装管(701)内通过第一复位机构(8)连接有第一密封球(703),且第一密封球(703)与第一锥形管(702)的内侧壁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8)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管(701)内的第一镂空盘(801),且第一密封球(703)和第一镂空盘(8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0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机构(9)包括固定插设在进气孔(606)内的第二安装管(901),且第二安装管(901)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管(902),所述第二安装管(901)内通过第二复位机构(10)连接有第二密封球(903),且第二密封球(903)与第二锥形管(902)的内侧壁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机构(10)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管(901)内的第二镂空盘(1001),且第二密封球(903)和第二镂空盘(10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002)。

...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包括设置在缝合器(1)上的手柄(101)、外鞘(102)、前部倒钩(103)和前托爪(104),且前部倒钩(103)的侧壁开设有梯形槽(105),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105)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1),且安装槽(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的顶部固定插设有固定罩(13),且固定罩(13)的底部贯穿至安装板(12)的底部并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吸气孔(15),所述固定罩(1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4),且安装槽(11)内通过转轴(16)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7),所述转动杆(17)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2)进行驱动,且滑动板(14)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机构(5)进行推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固定套设在转动杆(17)侧壁的齿轮(201),且安装板(12)的顶部通过移动机构(3)连接有l形板(202),所述l形板(2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条(203),且齿条(203)与齿轮(201)啮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2)顶部的固定管(301),且固定管(30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302),所述活塞(302)的移动通过第二推动机构(4)进行推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塞(302)侧壁的第一固定销(501),且滑动板(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销(502),所述第一固定销(50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杆(503),且连杆(503)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销(502)的侧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微创缝合的器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手柄(101)侧壁的储液管(401),且储液管(401)内填充有液压油,所述储液管(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403),且连接管(403)的另一端贯穿外鞘(102)并与固定管(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李宏达刘未程莉张涛邢学武高中玉寿奋勇王继洲张同星王之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