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具体为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
技术介绍
1、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电源自“磁生电”原理,由水力、风力、海潮、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炭、油渣等产生电力来源。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直流电)与家用的110v-220v交流电源。电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工控设备、计算机和电脑、通讯设备、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半导体制冷制热等领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为了以防意外经常需要配备储能电源。
2、授权公告号cn214313411 u4,公开了一种可堆叠电池组的储能电源,该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可以多个电池组堆叠使用,大大提高了储能电源的供电量,不会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而且电池组由于是分开组装与携带,方便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同时也便于更换电池组,提高供电效率。但是,该方案中,在各电池组进行堆叠时电池组由于堆积底部电池组会受到较大的压力,从而使电池组在进行堆叠使用时的安全性较低,因此需要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各电池组进行堆叠时电池组由于堆积底部电池组会受到较大的压力,从而使电池组在进行堆叠使用时的安全性较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包括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的前后侧面上设置有堆叠转接组件,所述储能电池的前后侧面上并且位于堆叠转接组
4、所述堆叠转接组件包括安装在储能电池前后侧面上的堆叠承托座,所述堆叠承托座上均匀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堆叠承托座上并且位于定位槽的下侧设置有承放腔,每组所述承放腔的左上侧设置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调控轴,所述调控轴上安装有遮挡板,所述调控轴的一端设置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另一端安装有联动板,所述堆叠承托座的正面右上侧设置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安装有调控螺杆,所述承放腔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
5、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下定位筒柱,所述下定位筒柱的上套接有第一承托弹簧,所述下定位筒柱上并且第一承托弹簧的上侧设置有转接托座,所述下定位筒柱的上端安装有上定位柱,所述上定位柱上套接有第二承托弹簧,所述上定位柱的上端设置有承托板;
6、所述卡接定位组件包括安装在储能电池前后侧面上的定位卡接座,所述定位卡接座的下侧均匀开设有衔接卡槽,所述定位卡接座通过衔接卡槽安装有转接托板。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衔接板与联动板之间采用小圆轴转动连接,所述承放腔的上侧部分采用“梯形”结构设置。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中间所述衔接板采用长板结构设置,中间所述衔接板的上端与调控螺杆的一端对应转动连接,所述调控螺杆的另一端与定位座转动连接。
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下定位筒柱位于承放腔的内部前后对应设置,所述上定位柱下定位筒柱的内腔体对应相适配滑动连接,所述下定位筒柱、上定位柱的横截面呈“t”型结构设置。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转接托座的上下侧面分别与第一承托弹簧、第二承托弹簧对应开设有相适配的衔接槽。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定位卡接座的上侧面与堆叠承托座的下侧面对应接触设置。
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衔接卡槽与定位槽对应设置,所述转接托板与衔接卡槽、定位槽的内腔体相适配设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技术中,通过堆叠转接组件中设置的堆叠承托座能够实现对储能电池的堆叠承托,通过遮挡板能够实现对定位槽进行封堵,有效的避免杂物掉入承放腔中影响缓冲机构的使用,从而使储能电池在进行堆叠使用时的安全性高。通过调控螺杆能够使联动板对衔接板的调控简单方便,从而使遮挡板的开合简单方便,使储能电池的堆叠效果好。
15、2.本技术中,通过缓冲机构中上定位柱与下定位筒柱之间采用第一承托弹簧、第二承托弹簧进行支撑连接,能够使缓冲机构具有更好的受力缓冲和承托效果,使储能电池在进行堆叠时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通过转接托座上设置的衔接槽,能够使第一承托弹簧、第二承托弹簧的支撑稳定性和安全性高,使储能电池的堆叠承托效果好。
16、3.本技术中,通过卡接定位组件中设置的定位卡接座能够实现与堆叠承托座之间的对接,使储能电池在进行堆叠时电池本体不会受到堆压,从而使储能电池在进行堆叠时的安全性高。通过转接托板能够实现对定位卡接座与堆叠承托座堆叠定位,从而使储能电池的堆叠稳定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包括储能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1)的前后侧面上设置有堆叠转接组件(2),所述储能电池(1)的前后侧面上并且位于堆叠转接组件(2)的下侧设置有卡接定位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207)与联动板(208)之间采用小圆轴转动连接,所述承放腔(203)的上侧部分采用“梯形”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中间所述衔接板(207)采用长板结构设置,中间所述衔接板(207)的上端与调控螺杆(210)的一端对应转动连接,所述调控螺杆(210)的另一端与定位座(209)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筒柱(212)位于承放腔(203)的内部前后对应设置,所述上定位柱(215)下定位筒柱(212)的内腔体对应相适配滑动连接,所述下定位筒柱(212)、上定位柱(215)的横截面呈“T”型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托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接座(301)的上侧面与堆叠承托座(201)的下侧面对应接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卡槽(302)与定位槽(202)对应设置,所述转接托板(303)与衔接卡槽(302)、定位槽(202)的内腔体相适配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包括储能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1)的前后侧面上设置有堆叠转接组件(2),所述储能电池(1)的前后侧面上并且位于堆叠转接组件(2)的下侧设置有卡接定位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207)与联动板(208)之间采用小圆轴转动连接,所述承放腔(203)的上侧部分采用“梯形”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中间所述衔接板(207)采用长板结构设置,中间所述衔接板(207)的上端与调控螺杆(210)的一端对应转动连接,所述调控螺杆(210)的另一端与定位座(209)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筒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炳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赢飞拓量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