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沉淀池的现场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9399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制沉淀池的现场制作方法,所属沉淀池结构制作技术领域,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制作好桅杆和吊架,在沉淀池底板上端外围分布装配好桅杆。第二步:在池壁内侧设有若干底圈筋板。第三步:叉车带动吊架前端的上层侧板运送至电动葫芦下方,并且上层侧板下端与底圈筋板贴合。第四步:在上层侧板下部内侧安装胀圈结构,完成相邻间的上层侧板焊接阶段。第五步:上层侧板提升。第六步:叉车带动吊架前端的下层侧板,运送至上层侧板与底圈筋板间完成上层侧板和下层侧板、下层侧板与下层侧板、下层侧板与沉淀池底板间的焊接。具有结构紧凑、省时省力和制作便捷的优点,解决了室内钢制沉淀池安装空间局限的问题,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淀池结构制作,具体涉及一种钢制沉淀池的现场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污水种类和数量增加迅猛,对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污水处理就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选题。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且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生化处理法,它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和向无机物转化,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沉淀池是用于接纳生化处理的出水,其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清和污泥浓缩,并将分离的污泥回流到生物处理段。沉淀池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回流污泥的浓度和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

3、为了减少水污染,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中采用的沉淀池普遍采用水泥砖砌筑而成,易损坏且渗漏现象较普遍,普通的沉淀池的废物无法清理,造成污染严重。工地施工完成后,直接破坏性拆除,用作建筑废料,回收率过低,造成严重浪费。

4、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制沉淀池的现场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制沉淀池包括沉淀池底板(12),所述的沉淀池底板(12)下端外围设有若干呈等间距分布的沉淀池支腿(9),所述的沉淀池底板(12)上端外围设有上层侧板(7),所述的沉淀池底板(12)与上层侧板(7)间设有下层侧板(17),所述的上层侧板(7)内侧下部设有胀圈结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沉淀池的现场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胀圈结构(14)包括胀圈角钢支架(16),所述的胀圈角钢支架(16)上端设有一对与胀圈角钢支架(16)相卡嵌式放置的胀圈(15),两胀圈(15)间均设有千斤顶(18);先将胀圈角钢支架(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制沉淀池的现场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制沉淀池包括沉淀池底板(12),所述的沉淀池底板(12)下端外围设有若干呈等间距分布的沉淀池支腿(9),所述的沉淀池底板(12)上端外围设有上层侧板(7),所述的沉淀池底板(12)与上层侧板(7)间设有下层侧板(17),所述的上层侧板(7)内侧下部设有胀圈结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沉淀池的现场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胀圈结构(14)包括胀圈角钢支架(16),所述的胀圈角钢支架(16)上端设有一对与胀圈角钢支架(16)相卡嵌式放置的胀圈(15),两胀圈(15)间均设有千斤顶(18);先将胀圈角钢支架(16)焊接在上层侧板(7)下部内侧,接着将带千斤顶(18)的一对胀圈(15)放入胀圈角钢支架(16)的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制沉淀池的现场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胀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高琦余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升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