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隐私保护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芯片。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尤其是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的普及,手机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为了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或财产安全,可以对一些应用设置应用锁,在用户解密(比如:人脸验证通过)之后,才能使用这些使用。
2、现有技术中,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解锁应用锁时,电子设备先检测到用户开启隐私应用的操作,然后启动前置摄像头采集获得显示屏前的人脸图像,并对该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在人脸识别通过的情况下,开启隐私应用,用户每次开启隐私应用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虽然保护了隐私,但验证次数多,会降低隐私应用响应用户操作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隐私保护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芯片,可以在保证隐私应用安全性的同时,提高隐私应用响应用户操作的效率。
2、第一方面,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前的当前人脸与基准人脸不匹配指当前人脸的数目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前的当前人脸与基准人脸不匹配指当前人脸包括授权用户和至少一个非授权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变化检测的结果为当前人脸未发生变化所述人脸由授权用户切换为非授权用户再切换回授权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前的当前人脸与基准人脸不匹配指当前人脸的数目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前的当前人脸与基准人脸不匹配指当前人脸包括授权用户和至少一个非授权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变化检测的结果为当前人脸未发生变化所述人脸由授权用户切换为非授权用户再切换回授权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的首屏或负一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隐私应用为即时聊天软件、浏览器、支付软件、各种聊天软件、社交软件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第一隐私应用的新消息,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前的当前人脸与基准人脸不匹配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颖,罗俊卿,庄志山,王小梅,秦川,陈绍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