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8945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用乙醇/碱性缓冲液的混合液分别溶解酰胺酚类化合物、金属化合物;向基底材料表面同时加入酰胺酚溶液和金属化合物溶液进行反应,得到第一反应样品;用PBS溶液分别溶解水溶性抗凝药物、水溶性抗炎药物和巯基化透明质酸;向第一反应样品中同时加入抗凝药物溶液和抗炎药物溶液进行反应,得到第二反应样品;将第二反应样品完全浸没在巯基化透明质酸溶液中进行反应,即得到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所述制备方法能够使表面具有特异性或者广谱性的生物学功能,更好的满足材料或器械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血液接触生物材料/器械一旦植入体内,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原会在材料表面非特异性吸附和变性,引发急性血栓和急性炎症,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血栓栓塞、感染、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2、此外,血液接触材料在患者体内服役过程中,炎症反应和凝血之间还存在密切的内在增强的关系,包括1)相互激活和相互促进:炎症反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凝血过程的启动;反过来,凝血过程中产生的血栓或血小板激活也可以引发炎症反应,通过各种途径诱导炎性细胞的迁移和激活。2)共同的信号通路:炎症反应和凝血过程涉及一些共同的信号通路和介质。例如,血小板激活不仅可以触发血栓形成,还可以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同样,一些炎症因子也可以直接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或血小板功能。3)免疫系统介入:炎症反应和凝血过程都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能清除炎症部位的细菌和损伤细胞,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碱性缓冲液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缓冲液、三甲胺/盐酸缓冲液、磷酸缓冲液、氨水/氯化铵缓冲液、碳酸氢钠缓冲液、草酸/氢氧化钠缓冲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甘氨酸缓冲液、4-(2-羟乙基)-1-哌嗪乙磺酸缓冲液、二乙醇胺缓冲液、N-三(羟甲基)甲基-3-氨基丙磺酸缓冲液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酰胺酚类化合物为氨基水杨酸、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碱性缓冲液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缓冲液、三甲胺/盐酸缓冲液、磷酸缓冲液、氨水/氯化铵缓冲液、碳酸氢钠缓冲液、草酸/氢氧化钠缓冲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甘氨酸缓冲液、4-(2-羟乙基)-1-哌嗪乙磺酸缓冲液、二乙醇胺缓冲液、n-三(羟甲基)甲基-3-氨基丙磺酸缓冲液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酰胺酚类化合物为氨基水杨酸、6-氨基水杨酸、n-乙酰氨基水杨酸-d3、n-甲酰基-5-氨基水杨酸、5-氨基水杨酸、2-氨基苯酚-4-(2'-羧基)磺酰苯胺、对羟基苯甲酰胺、对氨基苯甲酰胺、对氨基苯甲酰胺基苯甲酰胺、4'-羟基丁酰苯胺、3-苯亚甲基正丁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抗凝抗炎性能的超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金属化合物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华付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