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耳、包括其的极片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8879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耳、包括其的极片及制备方法,具体地,所述极耳由深入极片内部的内置区域和暴露在极片以外的外置区域组成,所述内置区域含有通孔。对本发明专利技术极耳的内置区域进行打孔处理,使得极耳对极片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可以使得两侧活性物质直接接触,有利于电解液传输浸润。对本发明专利技术极耳的内置区域进行粗糙化处理使得极耳内置区域的粗糙度在1.6‑100μm,可以降低极耳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提高粘稠状浆料和极耳的粘结力,可以提高电子传输能力,更利于电子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极耳、包括其的极片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极片设计及制造是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传统的极片制造过程涉及匀浆、涂布、冷压等过程,成型的极片包含铜铝箔基材和活性物质膜片层。传统的极片制造过程耗时长、能耗高,且极片成型会使用大量的铜铝箔基材。经计算,负极片中铜箔质量占比在20%-30%,正极片中铝箔质量占比在8%-15%。因此,精简极片制造过程,降低铜铝基材使用量是优化当前极片制造的主要方向。此外,降低铜铝基材使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极片的支撑及极片的离子、电子传输能力。

2、传统的电极制造是将活性物质利用湿法均匀混合后再涂覆到集流体上制备成50-200μm厚的电极,随后还经过冷压及模切才能得到最终的电极。这种制备方式涉及的工序多、耗时久,同时在匀浆工序中需要消耗大量溶剂,涂布工序还需较高能耗将极片中的溶剂烘干挥发。

3、mit材料科学教授蒋业明创办的24m公司开发了一种厚电极技术,该技术通过工艺创新大幅提升电极厚度,相较现有技术的电极厚度提升5倍,摒弃了80%的集流体支撑,参见us 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由深入极片内部的内置区域和暴露在极片以外的外置区域组成,所述内置区域含有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区域上含有多个通孔,各个通孔的面积≤0.2cm2;优选地,各个通孔的面积≤0.15cm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各个通孔的总面积为所述内置区域面积的10%-7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选自圆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通孔优选为圆孔,所述圆孔的半径≤2000μm;所述通孔优选为圆孔,所述圆孔的半径≤1000μm。p>

5.如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由深入极片内部的内置区域和暴露在极片以外的外置区域组成,所述内置区域含有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区域上含有多个通孔,各个通孔的面积≤0.2cm2;优选地,各个通孔的面积≤0.15cm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各个通孔的总面积为所述内置区域面积的10%-7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选自圆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通孔优选为圆孔,所述圆孔的半径≤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茂占莎张热喝霍涛涛赵东东蒋治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