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853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把旧建筑改建所需要开的门窗洞都集中在一起形成竖条状且带有过梁和暗柱的施工洞,不影响竖向承载力并克服了旧建筑外墙对内部大改施工造成的干涉,克服干涉后就可以植入一套新的承重墙来承载新增楼层,避免单靠旧承重墙承载新增荷载而出问题。再植入先期无干涉柱并与框架梁一同构成稳固的立体梁柱网格,在旧建筑外墙上施工完成后把先期无干涉柱水平向外扩大形成板状复合柱,克服开洞对旧建筑抗侧向力的影响时不会对建筑外墙上的施工造成干涉,且板状复合柱上安装挑廊后可无副作用地将各旧建筑连通。最终过剩的竖向承载力被顶部板房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特别是涉及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


技术介绍

1、绝大部分旧建筑的归宿是被拆除后腾出空地用于修建新建筑,但存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旧建筑,需要在保留其原貌的前提下改变建筑用途,为此需要对建筑进行深度改造。

2、考虑到旧建筑本身已发生严重的老化,其结构强度严重下降,且外观已非常破旧。这些问题难以在不对建筑本身进行深度改造的前提下解决,因此对旧建筑的改造往往需要采用拆为零件后重新组装的形式进行,拆为零件的过程中可对建筑零件分别进行检测并更换其中强度不达标或破损严重的零件,并在内部进行补强处理或改变建筑内部布局,从而适应建筑用途的变化。

3、但对于一些成排小截面建筑而言,这种改造方法并不适用。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成排的小截面建筑,稳固的要求更高(因为如果不稳固的话,会撞击到同一排中相邻的建筑),对刚度的要求高,需要用到大量诸如剪力墙的高刚度构件,且往往会选择把相邻的几个建筑连为一体。同时由于横截面小,高刚度构件在建筑结构中的比例高,这些高刚度构件不能拆开。

4、旧建筑的承重墙在内的受力结构由于时间的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不仅受力上不可靠,而且防水上亦不可靠。因此不仅不能把新增的荷载交由旧承重墙来承载,而且还需要对旧承重墙进行修补。且即使旧建筑本身强度在现有标准下是达标的,对其进行改造也存在诸多困难。由于转换建筑的用途势必涉及到建筑布局的大改,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建筑受力构件的破拆。成排小截面建筑多为储罐之类的密闭建筑,改造成其他用途的话,就需要在上面额外开很多门窗洞,同时还需要开巨大的施工洞以避免旧建筑的承重墙阻挡大尺寸建筑构件(梁、柱、型钢、钢筋、板等)进出建筑内部。这些洞严重破坏了建筑原有的受力体系,使其安全性不能满足要求。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建筑抗水平荷载(侧向力)的承载能力(因为这种建筑的抗竖向荷载的承载能力往往严重过剩)。

5、更为致命的是,这些小截面建筑本身是互不连通的,用来储存物资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改造为内部住人的建筑的话,这样相互独立的房间影响正常使用(例如,想要到达相邻的房间,需要先下楼,然后上楼)。小截面建筑本身内部空间比较紧张,打通建筑并在内部设置连廊的话会进一步加重空间紧张的情况,并使允许的最大建筑单间的尺寸上限砍半(本来小截面建筑可以使整个建筑平面都作为一个单间使用的,但如果有设置建筑内部的连廊的话,这样的单间会挡在连廊上无法绕开,无法在不穿过这个单间的情况下到达其他的房间)。

6、以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北京怀柔科学城北区金隅兴发科技园项目为例,该项目所在地为兴发水泥厂,兴建于90年代初,为北京的城建贡献了大量的建材,是一处重要的工业遗址。因此,该处的建筑需要在保留外形的情况下改造为附近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研究设施。其中的大量水泥筒仓需要改造为专家住宅楼。这些水泥筒仓成排设置,每个水泥筒仓均为钢筋混凝土圆筒,单个筒仓的面积不足以满足一户要求,需要连通起来,同时改造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新增楼板在内的大改,需要在水泥筒仓上大量开门窗洞及施工洞而使其抗水平荷载的承载能力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

2、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过程中,由于开门窗洞和施工洞而导致其抗水平荷载的承载能力不达标,同时建筑的连通存在困难。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用于将成排小截面建筑连通起来并在建筑内部施工新增楼板,所述小截面建筑为横截面面积无法满足一户人居住需求的旧建筑,且旧建筑的外墙为承重墙,改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对旧建筑的地基进行外扩,形成能够承托新增构件的筏形基础;

5、步骤二:在每个旧建筑中安装呈矩阵状均匀分布并分别与旧建筑的外墙固定连接的先期无干涉柱,然后在先期无干涉柱之间安装框架梁;

6、所述先期无干涉柱位于旧建筑外墙中或位于旧建筑内;

7、所述框架梁在相邻的先期无干涉柱之间设置上下多层,并与先期无干涉柱固定连接为沿旧建筑排列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立体梁柱网格;

8、步骤三:在旧建筑外墙上开槽施工跨层门窗洞两侧的暗柱以及顶部的过梁,过梁两端落在暗柱上,所述跨层门窗洞为满足以下条件的矩形洞:

9、条件3.1:设置在旧建筑无遮挡的侧面;

10、条件3.2:顶部高于最高的新增楼板,且顶部与最高的新增楼板之间的间隙能够容纳至少一扇门与一扇窗;底部低于最低的新增楼板,且底部与最低的新增楼板之间的间隙能够容纳至少一根混凝土泵管;

11、条件3.3:每个旧建筑至少有一个跨层门窗洞位于成排的旧建筑的同一侧;

12、步骤四:在旧建筑外墙上切割出跨层门窗洞;

13、步骤五:贴靠各先期无干涉柱施工后期抗扭转柱,所述后期抗扭转柱与先期无干涉柱固定连接为一体,形成横截面长边垂直于成排的旧建筑的排列方向的板状复合柱,然后安装自板状复合柱向外悬挑的临时施工走廊,每个旧建筑至少有一个跨层门窗洞通向临时施工走廊;

14、步骤六:剔凿旧建筑的外墙内壁面;然后贴靠外墙施工新增可靠层,所述新增可靠层为满足以下条件的承重墙:

15、条件6.1:与旧建筑的外墙固定连接为一体;

16、条件6.2:预留有用于安装新增楼板的接口;

17、条件6.3:可在旧建筑外墙不存在的前提下稳定存在;

18、条件6.4:防水;

19、步骤七:自下而上逐层在新增可靠层上安装新增楼板;

20、步骤八:在旧建筑顶部安装用于充分利用过剩的竖向承载力的顶部板房,所述顶部板房为钢结构的板房;

21、步骤九:在跨层门窗洞中安装门窗,然后在临时施工走廊上安装顶棚及带有可开合的玻璃窗的玻璃幕墙,形成封闭且透光的挑廊;

22、所述立体梁柱网格将旧建筑分组连为一体,每组旧建筑记作一个建筑组;所述建筑组以开设在框架梁、挑廊以及顶部板房上的防超长缝为分界线,相邻两个防超长缝之间的建筑均不超长。

23、进一步,所述新增楼板的钢筋穿透新增可靠层植入到旧建筑的外墙中;

24、步骤六包含如下分步骤:

25、步骤6.1:剔凿旧建筑的外墙内壁面;

26、步骤6.2:在旧建筑的外墙内壁面上植入新增楼板的甩筋,所述甩筋穿过新增可靠层延伸到旧建筑内部;

27、步骤6.3:绑扎新增可靠层的钢筋笼,并在新增楼板位置下方安装用于和新增楼板的梁连接的预埋件,所述新增楼板的梁相互连接为网格状;

28、步骤6.4:浇筑新增可靠层的混凝土,浇筑时在新增楼板位置预留内表面为毛面的凹槽;

29、步骤七每层新增楼板的施工过程如下:

30、安装新增楼板的梁——绑扎新增楼板的钢筋笼并与步骤6.2的甩筋固定连接——浇筑混凝土。

31、进一步,所述新增可靠层为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用于将成排小截面建筑连通起来并在建筑内部施工新增楼板,所述小截面建筑为横截面面积无法满足一户人居住需求的旧建筑(1),且旧建筑(1)的外墙为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楼板的钢筋穿透新增可靠层(8)植入到旧建筑(1)的外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可靠层(8)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且在新增楼板下方向外突出形成用于承托新增楼板边沿的环梁,所述环梁中以及新增楼板边沿中设置有绕整个旧建筑(1)一周的连续钢筋或型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层门窗洞(6)中,所有门窗均沿竖直方向排列;且同一楼层的门窗中,自上而下分别为通风用的百叶窗、采光用到玻璃窗、以及通行用的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施工前,检查并修补旧建筑(1)的外墙表面混凝土的缺陷;其中,裂缝灌浆修补,裂缝之外的缺陷采用剔凿缺陷部位形成V形槽后填补新混凝土的方式修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旧建筑(1)底层完全拆除至少一层外墙,拆除掉的楼层中,相邻板状复合柱(2)之间设置有玻璃幕墙,所述玻璃幕墙与板状复合柱(2)围合成玻璃长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旧建筑(1)的横截面呈圆筒状,每个旧建筑(1)中设置六个板状复合柱(2),六个板状复合柱(2)分两排设置在建筑两侧,同一排的三个板状复合柱(2)中,位于中部的板状复合柱(2)自建筑内水平向外延伸,且伸出建筑外的长度小于另外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板状复合柱(2)与旧建筑(1)的承重墙融合位置,先期无干涉柱(21)和后期抗扭转柱(22)的主筋与剔凿后露出的承重墙主筋相互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期无干涉柱(21)与后期抗扭转柱(22)均带有完整的钢筋笼,后期抗扭转柱(22)的箍筋向外延伸锚入先期无干涉柱(21)的混凝土中并与先期无干涉柱(21)的主筋交叉,且后期抗扭转柱(22)的混凝土向外延伸包裹住先期无干涉柱(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挑廊(4)上的防超长缝(5)内填充有纤维材料、橡胶或泡沫塑料,防超长缝(5)表面通过装饰板封堵,所述装饰板与防超长缝(5)一侧固定连接,与防超长缝(5)另一侧无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用于将成排小截面建筑连通起来并在建筑内部施工新增楼板,所述小截面建筑为横截面面积无法满足一户人居住需求的旧建筑(1),且旧建筑(1)的外墙为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楼板的钢筋穿透新增可靠层(8)植入到旧建筑(1)的外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可靠层(8)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且在新增楼板下方向外突出形成用于承托新增楼板边沿的环梁,所述环梁中以及新增楼板边沿中设置有绕整个旧建筑(1)一周的连续钢筋或型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层门窗洞(6)中,所有门窗均沿竖直方向排列;且同一楼层的门窗中,自上而下分别为通风用的百叶窗、采光用到玻璃窗、以及通行用的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施工前,检查并修补旧建筑(1)的外墙表面混凝土的缺陷;其中,裂缝灌浆修补,裂缝之外的缺陷采用剔凿缺陷部位形成v形槽后填补新混凝土的方式修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旧建筑(1)底层完全拆除至少一层外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阔陈达非刘淼赵来柱万雪曲罡钟树贤袁春娟于东晖张金梁陈婷朱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