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821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具体涉及农业遥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无人机搭载多个不同波段且均处于全极化工作模式下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采集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农作物受灾前、后的原始雷达遥感数据;对原始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提取不同观测方位下的后向散射系数、极化和极化分解等显著性特征;结合人工先验知识,利用农作物灾害监测模型输出目标农作物的灾害评估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应用于农作物灾害监测和评估,能够在农田尺度下全天候全天时采集高时效性、高时空分辨率的多波段、全极化、多方位的雷达遥感数据来反映农作物生长状况,从而对农作物受灾情况做出精细化智能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遥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的特点。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在生长后期(如抽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易受极端天气影响而发生灾害,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质量和后期机械收获效率。因此,有很多学者专家开始对农作物的受灾种类及受灾程度进行深入研究。

2、目前,对于农作物灾害情况的研究多采用卫星遥感技术采集农作物受灾前、后的生理特性数据,以获得农作物在灾害发生前、后的生理特性变化,虽然通过卫星遥感能够采集到预期采集区域范围内的农作物生理特性数据,但是卫星遥感重访周期通常为数天,难以在灾害发生后立即获取遥感影像数据,且卫星遥感影像的分辨率通常在米级以上,可见,受重访周期和分辨率限制,卫星遥感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农情信息的空间-时间异质性,通常只适合灾前和灾后大范围宏观观测,而存在无法对小范围内的农作物受灾情况进行及时监测评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无人机搭载的若干个不同波段且均处于全极化工作模式下的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采集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农作物在受灾前、后的遥感数据,获得原始雷达遥感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原始雷达遥感数据之后,还包括对所述原始雷达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更新所述原始雷达遥感数据,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无人机搭载的若干个不同波段且均处于全极化工作模式下的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采集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农作物在受灾前、后的遥感数据,获得原始雷达遥感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原始雷达遥感数据之后,还包括对所述原始雷达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更新所述原始雷达遥感数据,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原始雷达遥感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得所述目标农作物在受灾前、后的目标监测数据,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先构建的农作物灾害检测模型,对所述目标监测数据和所述目标农作物的先验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所述目标农作物的灾害评估结果,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农作物灾害评估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帅刘晓光吴小虎马宣赵铭湖李卓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