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药理疗,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
技术介绍
1、中药塌渍技术是指通过中药药液的湿敷、淋洗或浸泡等作用患处,使药液依靠肌肤毛窍、经络、穴位、腠理等部位发挥药效,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治疗效果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方法之一。
2、现有的中药塌渍技术不足点有以下几点:
3、1. 操作物品繁多:主要有无菌纱布8-10块,泡脚桶等。
4、2. 操作步骤复杂:每次操作护士边擦边淋,时间为20-30min。
5、3. 人力资源浪费:每次操作20分钟左右,需要护士在旁照看。
6、4. 经济效益不明:无法实现科室、医院创收,医用纱布没有收费项目。
7、5. 药液容易渗漏:操作后容易污染床单位。
8、6. 居家操作实行困难,患者配合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减轻护士工作量,无需护士在旁全程操作等候;成本低,可批量制造使用;适用范围广,可以打包成出院时护理包,方便患者出院后居家保健康复,可提高患者居家操作的依从性。
2、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技术提供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包括内外嵌套的上半防水部和下半防水部;
4、上半防水部包括外防水层和内纱布层,上半防水部通过魔术贴首尾粘结为圆筒状结构,内纱布层用于吸收中药药液,
5、下半防水部为上部开口的“鞋”型结构,下半防水部用于收集中药药液实现泡脚的作用。
6、进一步的,上半防水部展开的外形呈梯形。
7、进一步的,上半防水部的上底长42cm、下底长34cm、高25cm。
8、进一步的,纱布设有八层。
9、进一步的,内纱布层上设有“w”型连接缝线。
10、进一步的,魔术贴宽2.5cm。
11、进一步的,上半防水部的外防水层设有魔术贴勾面。
12、进一步的,上半防水部的内纱布层的斜边设有魔术贴毛面。
13、进一步的,上半防水部和下半防水部通过缝线连接。
14、进一步的,外防水层为pvc、peva、tpu中的一种。
15、上半防水部的短的底(34cm)与下半防水部连接,下半防水部间隔约2cm做一个褶皱,做2cm边进行缝制。有魔术贴的开口在腿的侧面或后面。
16、患者将脚套入后,上半防水部根据腿型大小由纱布贴着皮肤,魔术贴封口,起到密封的作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8、(1)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减轻护士工作量,无需护士在旁全程操作等候。
19、(2)成本低,可批量制造使用。
20、(3)适用范围广。可以打包成出院时护理包,方便患者出院后居家保健康复,可提高患者居家操作的依从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半防水部(1)和下半防水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纱布层(4)上设有“W”型连接缝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宽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防水部(1)的外防水层(3)设有魔术贴勾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防水部(1)的内纱布层(4)的斜边设有魔术贴毛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防水部(1)和下半防水部(2)通过缝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水层(3)为PVC、PEVA、TPU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半防水部(1)和下半防水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纱布层(4)上设有“w”型连接缝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宽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连体式改良型塌渍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防水部(1)的外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晶,沈永红,管颖,张磊,杨红梅,朱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