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796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大断面掘进作业空间存在顶板悬空面积大,顶板易发生位移变形、顶板岩层易离层、巷道围岩稳定性难控制,作业空间安全性差,支护可靠性低的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包括支撑行走单元、支护单元、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支撑行走单元、支护单元和监测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电路连接;所述支撑行走单元包括前伸缩支柱、前顶梁、后伸缩支柱、后顶梁和推移支杆,所述后伸缩支柱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上的伸缩杆、行走底板和自动扎地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煤矿开采过程中,有些地区煤层倾向宽度大、走向长度长、煤层厚度大,多采用一面三巷,即每个采煤工作面配置一个运输顺槽、一个回收顺槽和一个辅运顺槽,并运输顺槽和回收顺槽之间留设面间煤柱,以确保工作面回采作业安全。我国每年因遗留的面间煤柱丢失约3亿吨的煤炭资源,造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2、申请公开号为cn 117365474 a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大断面掘进充填留巷一体化方法及系统”提出了掘进、充填、留巷的新工艺,与常规掘进工作面巷道宽度3m~5m相比,掘充留工艺中掘进巷道宽度增加至15m~40m,可对面间煤柱进行回收。但随着掘进工作面作业空间尺寸的增加,对巷道支护与作业空间顶板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相比于小尺寸巷道掘进,大断面支护作业空间存在顶板悬空面积大,顶板易发生位移变形、顶板岩层易离层、巷道围岩稳定性难控制,作业空间安全性差,支护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在于解决目前在大断面掘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扎地装置包括钻杆、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电机,所述钻杆底端垂直贯穿行走底板并扎入地面,所述钻杆上部伸出行走底板,所述从动齿轮同轴套装在钻杆上部,且与钻杆螺纹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底部与行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安装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电机与控制单元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支杆采用推移千斤顶,所述推移千斤顶的缸体与前伸缩支柱的缸体固连,所述推移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扎地装置包括钻杆、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电机,所述钻杆底端垂直贯穿行走底板并扎入地面,所述钻杆上部伸出行走底板,所述从动齿轮同轴套装在钻杆上部,且与钻杆螺纹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底部与行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安装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电机与控制单元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支杆采用推移千斤顶,所述推移千斤顶的缸体与前伸缩支柱的缸体固连,所述推移千斤顶的伸缩杆端部和后伸缩支柱的缸体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掘充留作业中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单元包括滑轨、锚杆钻臂和驱动机构,所述滑轨水平安装在前伸缩支柱的缸体上,所述锚杆钻臂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锚杆钻臂在滑轨上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浪王双明邵成成蔚保宁朱梦博屈慧升何伟夏磊庄登登魏江波郇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弗尔绿创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