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主梁、光伏支架组件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光伏跟踪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调整以优化太阳能电池板对太阳光接收的设备,这种系统通过使用电机、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实时跟踪太阳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光伏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2、目前行业内光伏跟踪系统的痛点主要集中在大风工况下光伏系统的不稳定性,在大风工况下由于光伏组件的面积较大,光伏组件需要承受较大的风载荷,该风载荷传递至光伏支架时对光伏支架产生较大的作用力,对结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考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方案是采用将光伏组件放平或低倾角的形式来减少光伏组件承受的风力,利用驱动机构的自锁功能对光伏主梁进行锁止,但是这种工况时因为共振对光伏组件的破坏较大,同时导致驱动立柱顶部结构受力集中,容易造成结构破坏。
3、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光伏主梁、光伏支架组件及光伏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光伏主梁、光伏支架组件及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主梁本体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为连接于所述主梁本体外周壁的限位连接件,其中,所述限位连接件沿所述主梁本体轴向延伸且沿所述主梁本体的径向方向外凸于所述主梁本体的外周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伏主梁的横截面上,所述限位连接件远离所述主梁本体的远端与所述主梁本体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主梁本体的外周壁任意一点与所述主梁本体中心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主梁本体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为连接于所述主梁本体外周壁的限位连接件,其中,所述限位连接件沿所述主梁本体轴向延伸且沿所述主梁本体的径向方向外凸于所述主梁本体的外周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伏主梁的横截面上,所述限位连接件远离所述主梁本体的远端与所述主梁本体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主梁本体的外周壁任意一点与所述主梁本体中心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本体形成为圆管、矩形管或多边形管结构,所述限位连接件形成为三棱柱结构或长方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第一主梁限位部和第二主梁限位部,所述第一主梁限位部和所述第二主梁限位部对称设于所述主梁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内安装孔,所述内安装孔和所述限位槽的整体形状与所述光伏主梁的外轮廓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子限位槽和第二子限位槽,所述第一主梁限位部和所述第二主梁限位部一一对应的穿设于所述第一子限位槽和所述第二子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轴承形成为一体环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轴承包括第一轴承件和第二轴承件,所述第一轴承件、所述第二轴承件均为半轴承结构,所述第一轴承件和所述第二轴承件的连接处设有耦合件且二者组合形成所述光伏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沿所述轴承安装孔的周向边缘布置的第一轴承座限位部和第二轴承座限位部,所述第一轴承座限位部在所述光伏轴承转动至第一预设角时与所述限位连接件配合限位,所述第二轴承座限位部在所述光伏轴承转动至第二预设角时与所述限位连接件配合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轴承座限位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杰,万龙波,马骏,李凤男,朱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恒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