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装修,特别涉及一种支撑地脚、架空支脚、扳手。
技术介绍
1、湿法装修是传统的装修方式,主要采用现场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且施工周期长,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干法装修则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通过预制装配式构件的使用,实现了装修工作的标准化和模块化。
2、在干法装修中,在装配式铺设体系中,地面结构是工程的重点之一。地面结构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和粉尘污染,提供了一个更加安静和清洁的施工环境。其次,由于地面架空模块是预制的,可以在工厂中进行生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此外,地面架空模块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了施工的质量和可靠性。
3、现有技术中,地面模块的实现结构包括钢结构框架和地板构件等。钢结构框架可以提供足够的承重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地板构件则是通过预制工艺制成,可以在工厂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了地板的质量和稳定性。相对于湿法装修来说,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4、但是,在上述地板构件通常为一体结构,导致在现场施工使用时,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地脚、架空支脚、扳手,以解决或缓解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部、支撑部、压合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下方,以对所述支撑地脚起到
4、可选地,所述接地部为螺杆结构,所述螺杆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接地端,所述螺杆结构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部开设有内螺纹孔,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孔之间的螺纹啮合以实现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
5、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支撑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台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台下方,以与所述接地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台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方,以与所述压合部连接并使得所述支撑台和所述压合部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腔体以及加强筋,所述连接腔体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连接腔体形成纵向连接,且与所述支撑台形成横向连接,以对所述连接腔体提供纵向加强力,以及对所述支撑台提供横向加强力。
7、可选地,所述加强筋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体,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体的一个直角装配面与所述连接腔体形成纵向连接,另外一个直角装配面与所述支撑台形成横向连接。
8、可选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棱,每两个定位棱之间形成一个定位空间,以对一个所述被支撑结构件进行定位。
9、可选地,所述定位棱垂直于所述支撑台。
10、可选地,所述支撑台为横截面为圆形的结构体。
11、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外螺纹杆,所述压合部上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外螺纹杆与所述内螺纹孔啮合,以实现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外螺纹杆的底部且与所述支撑台配合,以将所述被支撑结构件定位在所述间隙中。
13、可选地,所述定位板平行于所述支撑台。
14、可选地,所述压合部包括:第三连接部以及压合端,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压合端连接并位于所述压合端下方,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以形成所述间隙。
15、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为内螺纹腔体,所述内螺纹腔体与所述支撑部上的外螺纹杆连接,以实现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
16、可选地,所述接地部、支撑部、压合部分体制成,并在使用时,装配在一起形成所述的支撑地脚。
17、一种支撑地脚,其包括:接地部、支撑部、压合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下方,以对所述支撑地脚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方,以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纳被支撑结构件并使得所述压合部保留在所述支撑结构件中。
18、一种架空支脚,其包括:接地部、架空部、压合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架空部连接且位于所述架空部下方,以对所述架空支脚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架空部连接且位于所述架空部上方,以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架空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纳被架空结构件并使得所述压合部保留在所述架空结构件中,以架空所述被架空结构件。
19、一种扳手,其用于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压合部,所述扳手其包括:卡合脚、基座、侧楞、把手,所述卡合脚设置在所述基座下方,所述侧楞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把手与所述基座连接,且所述侧楞设置在所述把手外围,并与所述基座连接。
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地脚,其包括接地部、支撑部、压合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下方,以对所述支撑地脚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方,以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纳被支撑结构件并使得所述压合部保留在所述支撑结构件中;其中,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连接的深度可调,以调整所述被支撑结构件距离参考面的竖直高度,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连接深度可调,以调整所述间隙适应所述被支撑结构件的厚度,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施工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部(1)、支撑部(2)、压合部(3),所述接地部(1)与所述支撑部(2)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2)下方,以对所述支撑地脚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压合部(3)与所述支撑部(2)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2)上方,以在所述压合部(3)与所述支撑部(2)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纳被支撑结构件并使得所述压合部(3)保留在所述支撑结构件中;其中,所述接地部(1)与所述支撑部(2)之间连接的深度可调,以调整所述被支撑结构件距离参考面的竖直高度,所述压合部(3)与所述支撑部(2)之间的连接深度可调,以调整所述间隙适应所述被支撑结构件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1)为螺杆结构,所述螺杆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接地端,所述螺杆结构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部(2)开设有内螺纹孔,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孔之间的螺纹啮合以实现所述接地部(1)与所述支撑部(2)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包括:第一连接部(21)、支撑台(22)、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一连接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包括:连接腔体(211)以及加强筋(212),所述连接腔体(211)与所述支撑台(22)连接,所述加强筋(212)与所述连接腔体(211)形成纵向连接,且与所述支撑台(22)形成横向连接,以对所述连接腔体提供纵向加强力,以及对所述支撑台(22)提供横向加强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12)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体,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体的一个直角装配面与所述连接腔体(211)形成纵向连接,另外一个直角装配面与所述支撑台(22)形成横向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2)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棱(221),每两个定位棱(221)之间形成一个定位空间,以对一个所述被支撑结构件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棱(221)垂直于所述支撑台(2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2)为横截面为圆形的结构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包括外螺纹杆,所述压合部(3)上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外螺纹杆与所述内螺纹孔啮合,以实现所述压合部(3)与所述支撑部(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还包括定位板(231),所述定位板(231)设置在所述外螺纹杆的底部且与所述支撑台(22)配合,以将所述被支撑结构件定位在所述间隙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231)平行于所述支撑台(2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部(3)包括:第三连接部(31)以及压合端(32),所述第三连接部(31)与所述压合端(32)连接并位于所述压合端(32)下方,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31)与所述支撑部(2)连接以形成所述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31)为内螺纹腔体,所述内螺纹腔体与所述支撑部(2)上的外螺纹杆连接,以实现所述压合部(3)与所述支撑部(2)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1)、支撑部(2)、压合部(3)分体制成,并在使用时,装配在一起形成所述的支撑地脚。
15.一种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部(1)、支撑部(2)、压合部(3),所述接地部(1)与所述支撑部(2)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2)下方,以对所述支撑地脚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压合部(3)与所述支撑部(2)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2)上方,以在所述压合部(3)与所述支撑部(2)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纳被支撑结构件并使得所述压合部(3)保留在所述支撑结构件中。
16.一种架空支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部、架空部、压合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架空部连接且位于所述架空部下方,以对所述架空支脚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架空部连接且位于所述架空部上方,以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架空部之间形成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部(1)、支撑部(2)、压合部(3),所述接地部(1)与所述支撑部(2)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2)下方,以对所述支撑地脚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压合部(3)与所述支撑部(2)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部(2)上方,以在所述压合部(3)与所述支撑部(2)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纳被支撑结构件并使得所述压合部(3)保留在所述支撑结构件中;其中,所述接地部(1)与所述支撑部(2)之间连接的深度可调,以调整所述被支撑结构件距离参考面的竖直高度,所述压合部(3)与所述支撑部(2)之间的连接深度可调,以调整所述间隙适应所述被支撑结构件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1)为螺杆结构,所述螺杆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接地端,所述螺杆结构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部(2)开设有内螺纹孔,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孔之间的螺纹啮合以实现所述接地部(1)与所述支撑部(2)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包括:第一连接部(21)、支撑台(22)、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支撑台(22)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台(22)下方,以与所述接地部(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3)与所述支撑台(22)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上方,以与所述压合部(3)连接并使得所述支撑台(22)和所述压合部(3)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包括:连接腔体(211)以及加强筋(212),所述连接腔体(211)与所述支撑台(22)连接,所述加强筋(212)与所述连接腔体(211)形成纵向连接,且与所述支撑台(22)形成横向连接,以对所述连接腔体提供纵向加强力,以及对所述支撑台(22)提供横向加强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12)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体,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体的一个直角装配面与所述连接腔体(211)形成纵向连接,另外一个直角装配面与所述支撑台(22)形成横向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2)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棱(221),每两个定位棱(221)之间形成一个定位空间,以对一个所述被支撑结构件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棱(221)垂直于所述支撑台(2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2)为横截面为圆形的结构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俊杰,赵静,梅能敏,孙春祥,邵俊义,
申请(专利权)人:和能人居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