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7619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涉及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步骤101,获取信号配时日计划、实时信号配时方案、车辆通过停止线的时间,作为目标数据;步骤102,将车辆移动分为四个相位,根据目标数据,确定每个相位在车辆通过时对应的交通状态;步骤103,根据当前相位对应的交通状态,确定当前交通状态对应的控制延误时间;步骤104,根据每个相位的控制延误时间,确定当前路口在统计时间内的控制延误变化量;能够实现每个相位的控制延误时间计算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邻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解决交通拥堵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法,主动方法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发展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为主,而被动方法则是采用单双限号、鼓励绿色出行等。目前看来,发展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是操作性最佳,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小的方式。

2、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4913685a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路口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三个步骤:定义基于深度强化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控制器,定义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和回报函数;使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依据训练好的算法控制器进行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现有技术通过将车道划分为多个元胞,每元胞可容纳多辆车辆,通过车辆饱和率来表达状态信息,将元胞内车辆的速度比作为饱和率的信息补充,并将车道内车辆的速度、延迟时间及最靠近停车线的若干道段内车辆的数量变化综合作为回报值。

3、但是,在现有技术对交通信号进行控制时,需要知道交叉口的周期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01,获取信号配时日计划、实时信号配时方案、车辆通过停止线的时间,作为目标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延误时间的调整方式通过以下内容实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配时日计划通过获取当天的相位计划,并根据得到的相位计划得到每个相位的预设标准时间和四个相位的周期时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01,获取信号配时日计划、实时信号配时方案、车辆通过停止线的时间,作为目标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延误时间的调整方式通过以下内容实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配时日计划通过获取当天的相位计划,并根据得到的相位计划得到每个相位的预设标准时间和四个相位的周期时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信号配时方案,用于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得到每个相位的实际开始时间和实际结束时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通过停止线的时间设定为,设定路口两侧停车线5米内为停车等待区域,将车辆通过停车线时间根据车辆通过停车等待区域的所需时间设置,并按照实时速度在运行轨迹图像上进行打点记录。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息自适应优化后路口控制延误变化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202中,获取每个相位的延长时间和实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昊王永飞
申请(专利权)人: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