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753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包括调节盒,所述调节盒的底部开设有理疗口,所述理疗口的内部内嵌有防护网一,所述调节盒的底部且位于防护网一的上方内嵌有防护棉垫,所述调节盒的底部外侧开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上方且位于调节盒的外侧套设有环形贴片,所述调节盒的内壁开设有一对纵向滑动槽,所述纵向滑动槽的两侧且位于调节盒的内壁开设有四层横向滑动槽,所述横向滑动槽的内侧开设有限位嵌口,所述调节盒的内部内嵌有艾炙盒,与现有的艾灸用配药装置相比较,本技术通过设计能够在艾炙时对人体皮肤提供防护,避免被艾柱灰烫伤,且便于使用者调节艾条与皮肤的接触距离,从而调整至适应的温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艾灸产品,具体为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


技术介绍

1、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目前常用的艾灸方法是将艾条固定在艾灸盒中进行燃烧并集热来进行热辐射的艾灸法,艾灸盒主要由固定盖、固定夹与盒体构成,固定盖的顶部设有固定夹,固定盖的底部开设有理疗口,盒体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

2、现有技术通常是将艾条固定在艾灸盒内以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艾灸,然而,由于艾灸盒在艾灸的过程中缺少对人体皮肤的防护结构,从而造成艾柱灰与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对使用者的皮肤造成伤害。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该艾灸用配药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缺少对人体皮肤的防护结构,容易对使用者的皮肤造成伤害的技术问题。

3、2)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包括调节盒,所述调节盒的底部开设有理疗口,所述理疗口的内部内嵌有防护网一,所述调节盒的底部且位于防护网一的上方内嵌有防护棉垫,所述调节盒的底部外侧开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上方且位于调节盒的外侧套设有环形贴片,所述调节盒的内壁开设有一对纵向滑动槽,所述纵向滑动槽的两侧且位于调节盒的内壁开设有四层横向滑动槽,所述横向滑动槽的内侧开设有限位嵌口,所述调节盒的内部内嵌有艾炙盒。

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环形贴片的中心开设有套孔,所述环形贴片通过套孔套设于调节盒的外侧,所述环形贴片的底部设有粘层保护纸,所述粘层保护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条。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艾炙盒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底部两侧且与纵向滑动槽相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块。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网二,所述固定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夹。

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艾炙盒的顶部开设有弧形通风孔,所述艾炙盒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螺纹杆。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艾炙盒的顶部套设有风孔调节盖,所述风孔调节盖的顶部开设有一对扇形调节孔,所述风孔调节盖的顶部且与螺纹杆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风孔调节盖通过通孔套设于螺纹杆的外侧。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固定帽,所述固定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

12、3)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首先,当艾条燃烧产生艾灰时,艾柱灰的碎屑会从防护网二内向理疗口处掉落,防护棉垫对艾灰碎屑进行拦截阻隔,对人体皮肤提供保护的同时,艾炙产生的热气可透过防护棉垫与人体皮肤进行接触,防护网一为防护棉垫提供支撑的同时对人体皮肤提供二层防护;

15、其次,艾炙盒通过固定盖两侧的卡块与纵向滑动槽滑动进行高度调节,以便于使用者调整至适应的温感,卡块与横向滑动槽滑动连接,使其内嵌进限位嵌口内,便于对艾炙盒调整后的高度进行限位固定,提高艾炙盒高度调节的便捷性;

16、最后,固定帽通过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便于对风孔调节盖解除固定,使风孔调节盖与艾炙盒顶部转动,利用扇形调节孔对弧形通风孔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进行控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包括调节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盒(1)的底部开设有理疗口(101),所述理疗口(101)的内部内嵌有防护网一(1011),所述调节盒(1)的底部且位于防护网一(1011)的上方内嵌有防护棉垫(1012),所述调节盒(1)的底部外侧开设有卡环(102),所述卡环(102)的上方且位于调节盒(1)的外侧套设有环形贴片(2),所述调节盒(1)的内壁开设有一对纵向滑动槽(103),所述纵向滑动槽(103)的两侧且位于调节盒(1)的内壁开设有四层横向滑动槽(104),所述横向滑动槽(104)的内侧开设有限位嵌口(1041),所述调节盒(1)的内部内嵌有艾炙盒(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贴片(2)的中心开设有套孔(201),所述环形贴片(2)通过套孔(201)套设于调节盒(1)的外侧,所述环形贴片(2)的底部设有粘层保护纸(202),所述粘层保护纸(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条(20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炙盒(3)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固定盖(301),所述固定盖(301)的底部两侧且与纵向滑动槽(103)相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块(30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网二(302),所述固定盖(3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夹(3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炙盒(3)的顶部开设有弧形通风孔(304),所述艾炙盒(3)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炙盒(3)的顶部套设有风孔调节盖(306),所述风孔调节盖(306)的顶部开设有一对扇形调节孔(3061),所述风孔调节盖(306)的顶部且与螺纹杆(305)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3062),所述风孔调节盖(306)通过通孔(3062)套设于螺纹杆(305)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305)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固定帽(307),所述固定帽(30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包括调节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盒(1)的底部开设有理疗口(101),所述理疗口(101)的内部内嵌有防护网一(1011),所述调节盒(1)的底部且位于防护网一(1011)的上方内嵌有防护棉垫(1012),所述调节盒(1)的底部外侧开设有卡环(102),所述卡环(102)的上方且位于调节盒(1)的外侧套设有环形贴片(2),所述调节盒(1)的内壁开设有一对纵向滑动槽(103),所述纵向滑动槽(103)的两侧且位于调节盒(1)的内壁开设有四层横向滑动槽(104),所述横向滑动槽(104)的内侧开设有限位嵌口(1041),所述调节盒(1)的内部内嵌有艾炙盒(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贴片(2)的中心开设有套孔(201),所述环形贴片(2)通过套孔(201)套设于调节盒(1)的外侧,所述环形贴片(2)的底部设有粘层保护纸(202),所述粘层保护纸(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条(20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艾灸用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炙盒(3)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亲超蔡笃龙
申请(专利权)人:三亚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