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740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装置与方法,本装置的分区整流器包括从内到外同轴线布置的内侧环形隔板、中间环形隔板以及外侧环形隔板,分区整流器内设多个区域并安装有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对烟道进行分区,并通过各个隔板上适当设置小孔以稳定各分区之间流体压力差异,对烟气进行整流。分区整流器周期性旋转,在分区隔板上成对设置的超声波传感器两次测量构成X型交叉测线,既减少了传感器数量又能够进一步减少旋流对测速精度的影响,从而实现了采用少量超声波传感器完成多个分区流速监测,既提高了流速监测精度,又降低了监测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装置与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1、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是全球二氧化碳增加最直接原因,其中,工业是化石能源使用主要领域,且这些排放源多为固定源。在化石能源使用中(如火电厂的煤燃烧、石油炼化)常伴有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严重的硫化物、氮化物、汞等产生,前期大气污染监测更多关注这些硫化物、氮化物的污染监测。但是,随着碳核查、碳足迹评价的要求,对于固定源化石能源使用过程烟气所排放二氧化碳量的监测提出了需求。与前期硫化物、氮化物等污染管控需求目的略有不同,二氧化碳排放的监测更加注重排放量的监测,即不仅与硫化物、氮化物等污染物监测一样,需要对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精度提出要求,还对烟气通量监测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由于烟道尺寸通常较大,烟气流动影响因素较多,烟气紊流严重影响这种大截面通道的流速监测,另外,前期硫化物、氮化物等污染监测中传统采用的皮托管法监测烟气流速,实验研究表明,1.2米直径的烟道中,皮托管法最高精度所得的烟气通量监测结果也对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较大误差,而采用直接对穿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烟囱上端的分区整流器(1),所述分区整流器(1)包括从内到外同轴线布置的内侧环形隔板(9)、中间环形隔板(10)以及外侧环形隔板(11),所述内侧环形隔板(9)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呈环形阵列均布的周向隔板(8),所述周向隔板(8)贯穿中间环形隔板(10)并固定连接在外侧环形隔板(11)内壁从而将内侧环形隔板(9)、中间环形隔板(10)、外侧环形隔板(11)固定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隔板(8)、内侧环形隔板(9)、中间环形隔板(10)上蜂窝孔的孔径为3-5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烟囱上端的分区整流器(1),所述分区整流器(1)包括从内到外同轴线布置的内侧环形隔板(9)、中间环形隔板(10)以及外侧环形隔板(11),所述内侧环形隔板(9)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呈环形阵列均布的周向隔板(8),所述周向隔板(8)贯穿中间环形隔板(10)并固定连接在外侧环形隔板(11)内壁从而将内侧环形隔板(9)、中间环形隔板(10)、外侧环形隔板(11)固定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隔板(8)、内侧环形隔板(9)、中间环形隔板(10)上蜂窝孔的孔径为3-5mm,间隔20-4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环形隔板(11)与安装段的烟囱内壁平行,两者间隔距离控制在5±0.5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隔板(8)设有八个,八个周向隔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前林陈东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