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钢轨廓形打磨的,涉及一种线路钢轨及道岔钢轨件使用的移动式廓形智能打磨设备,应用于铁路建设和维修领域线路钢轨及道岔钢轨的廓形打磨。
技术介绍
1、在现代的工务养护中,针对钢轨表面病害通过钢轨打磨进行廓面的养护,是高速与重载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现代打磨技术可以有效延长钢轨寿命,保证运行中列车的安全和稳定性,降低铁路部门的运营成本。
2、铁路道岔是实现机车车辆转线或跨线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型号众多、结构复杂、养护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其轮轨作用关系也更为复杂,极易出现异常磨耗、疲劳伤损、尖轨空吊、尖基轨离缝、焊缝接头不平顺等病害,需要通过打磨进行及时治理。
3、现有的道岔打磨车无法对受限区域进行打磨。道岔受限区域打磨基本上都是采用小型打磨器械跟进打磨,小机打磨道岔施工较为灵活,可对道岔受限区域进行跟进打磨,组织方便,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4、(1)依赖于人工作业
5、小机打磨均为人工操作,打磨质量取决于打磨机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存在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轨智能打磨小车,其特征在于:由走行系统、打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智能打磨小车,其特征在于:车架由前梁、后梁、左侧梁、右侧梁、加强梁与两根Y轴直线导轨构成。其中,前梁、后梁、右侧梁、加强梁为一体结构框架;前梁与后梁前后平行设置;右侧梁垂直于前梁与后梁设置,两端分别与前梁和后梁右端相接。加强梁平行于右侧梁设置,两端分别与前梁和后梁相接,相接位置靠近前梁与后梁左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智能打磨小车,其特征在于:车架左侧与右侧前后对应位置安装有搬运把手;车架后侧中部安装有U型推杆两端与后梁间插接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智能打磨小车,其特征在于:由走行系统、打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智能打磨小车,其特征在于:车架由前梁、后梁、左侧梁、右侧梁、加强梁与两根y轴直线导轨构成。其中,前梁、后梁、右侧梁、加强梁为一体结构框架;前梁与后梁前后平行设置;右侧梁垂直于前梁与后梁设置,两端分别与前梁和后梁右端相接。加强梁平行于右侧梁设置,两端分别与前梁和后梁相接,相接位置靠近前梁与后梁左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智能打磨小车,其特征在于:车架左侧与右侧前后对应位置安装有搬运把手;车架后侧中部安装有u型推杆两端与后梁间插接固定,使u型推杆末端位置高于车架用于手握;车架中部安装有支撑杆顶端固定安装有平台连杆,平台连杆上部向后弯曲,端部与安装平台背侧中心位置相接固定;安装平台上用于设置平板电脑;同时在支撑杆侧方设计有侧方支架用于固定安装控制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智能打磨小车,其特征在于:侧向定位辊轮组包括辊轮安装柱、侧向定位辊轮、横杆与套筒;其中,辊轮安装柱为两个,竖直设置;两辊轮安装柱底端同轴安装有侧向定位辊轮;两辊轮安装柱顶部插接固定于横杆两端;套筒为两个,分别位于一安装板两侧;两套筒轴向沿竖直方向,分别套于前述两辊轮安装柱上;通过上下移动横杆,使侧向定位辊轮沿竖直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智能打磨小车,其特征在于:侧向定位辊轮同侧车架上还安装有辅助辊轮;辅助滚轮包括辅助辊轮、连接杆与套筒;其中,套筒与车架间相对固定,轴向沿左右方向;连接杆为l型杆,一端插接于套筒内,可沿套筒轴向移动,另一端同轴套接有辅助辊轮,通过移动连接杆使辅助辊轮与钢轨侧部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智能打磨小车,其特征在于:车架上还安装有换向机构用于抬起打磨小车换向,安装于车架中部,为一丝杠螺母机构,包括手轮、丝杆与圆盘;其中,丝杆垂直于车架所在平面设置,通过螺纹安装于车架的加强梁中心位置接触;丝杆顶端与底端分别同轴固定安装有手轮与圆盘;在走形系统需要换向时,扳动手轮旋转丝杆,进而调节圆盘纵向位置;当圆盘与地面接触后,进一步旋转丝杆,使圆盘继续向下运动,抬高车架,进而转动打磨车可使打磨车调向。
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继军,崔容义,钟浩,蒋俊,王军平,马德礼,李应平,王攀杰,李昊安,刘麦,龙作虹,李晨,罗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物总运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