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具体涉及到一种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混凝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建筑材料,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据统计,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碳排放在100-300kg/m3之间,混凝土总碳排放大约占据了全球人为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5%-7%。其中混凝土原材料隐含碳占混凝土总碳排放的90%以上,主要来源于水泥、砂石的使用。如何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制备低碳甚至负碳混凝土是建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2、当前混凝土降碳主要通过低碳原材料替代和生产过程固碳的方式来实现。但目前技术大都聚焦在单一方面的提升,无法实现两者协同,尚未真正生产出负碳混凝土。
3、其中原材料替代方面一般采用固废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和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砂石,该类技术应用较多,但以大掺量利废为主,大都无法100%替代水泥和骨料,即使采用全固废胶凝材料和骨料生产混凝土,固废加工、运输和混凝土的生产能耗仍无法减免,无法仅仅通过原材料减碳实现混凝土的负碳。
4、在生产过程的固碳是利用胶凝材料水化产物中的氢氧化钙和水化硅酸钙等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组分固化下来,目前的混凝土碳养护聚焦于水泥基高碱水化产物下的固碳能力研究,对全固废基混凝土的碳养护技术研究较少,且固碳技术能力可做到每立方混凝土吸收几十千克二氧化碳,无法仅仅通过碳养护开发负碳混凝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性能可以达到普通硅酸盐水泥c30混凝土性能要求,并
2、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3、一种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点为,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材料:无水泥胶凝材料360-400份、再生粗骨料1000-1100份、再生细骨料700-800份、减水剂3~5份和水160~180份。
4、进一步,所述无水泥胶凝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混合粉磨得到:矿渣粉40-60份、钢渣粉20-30份、碱性激发剂10-25份。
5、进一步,所述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7d强度活性指数≥75%,28d强度活性指数≥95%。
6、进一步,所述钢渣粉的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7d强度活性指数≥65%,28d强度活性指数≥80%。
7、进一步,所述碱性激发剂为脱硫石膏、干法脱硫灰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以上。
8、进一步,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5~20mm,压碎指标≤20%。
9、进一步,所述再生细骨料的最大粒径≤4.75mm,压碎指标≤25%,轻物质含量≤5%。
10、进一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聚氰胺系减水剂中的一种。
11、进一步,所述减水剂的减水率≥20%。
1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前述全固废负碳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3、步骤1:按比例称取原材料;
14、步骤2:将称取好的原材料倒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至少3min直至混合均匀,装模后振动成型;
15、步骤3:将成型好的混凝土件在6-12h内脱模,然后进行常温通风预养护6-12h;控制养护室内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50~65%rh;
16、步骤4:将预养护好的混凝土件放入co2养护釜,控制碳化养护釜内co2气体浓度99%以上,养护压力0.5-0.8mpa,养护温度20±2℃,养护时间6-12h后,得到所述全固废低碳混凝土。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采用无水泥胶凝材料和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100%替代水泥和砂石骨料,可大量消纳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等固废,最大限度降低原材料隐含碳排放至10-20kg/m3。全固废混凝土性能与c30普通混凝土性能相当,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19、2、利用碱激发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开发的混凝土预养护和碳养护制度,生产周期短,常温养护能耗低,可实现养护阶段固碳30-40kg/m3。
20、3、通过全固废配合比设计和碳养护生产方式,实现了负碳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从原材料加工到运输生产的总固碳量可达到20-30kg/m3。以2022年全国混凝土用量26亿方来测算,若10%采用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全年可实现吸收二氧化碳约500万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材料:无水泥胶凝材料360-400份、再生粗骨料1000-1100份、再生细骨料700-800份、减水剂3~5份和水160~18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泥胶凝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混合粉磨得到:矿渣粉40-60份、钢渣粉20-30份、碱性激发剂10-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7d强度活性指数≥75%,28d强度活性指数≥9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渣粉的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7d强度活性指数≥65%,28d强度活性指数≥8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激发剂为脱硫石膏、干法脱硫灰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5~20mm,压碎指标≤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聚氰胺系减水剂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的减水率≥20%。
10.一种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全固废负碳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材料:无水泥胶凝材料360-400份、再生粗骨料1000-1100份、再生细骨料700-800份、减水剂3~5份和水160~18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泥胶凝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混合粉磨得到:矿渣粉40-60份、钢渣粉20-30份、碱性激发剂10-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7d强度活性指数≥75%,28d强度活性指数≥9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渣粉的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7d强度活性指数≥65%,28d强度活性指数≥8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茂松,杨光,王琼,杨利香,樊俊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