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铁路轨道,具体为一种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及扣件组件。
技术介绍
1、钢轨由于温差会产生纵向爬行,普通扣件的扣压力大,因此钢轨与轨下垫板之间的摩擦力很大,在钢轨向前运动时会使轨下垫板发生剪切变形。在温差大的地区或是桥梁路段,钢轨会产生较大纵向爬行,若钢轨的底部发生锈蚀,导致钢轨与轨下垫板发生粘连,轨下垫板会被撕裂并脱出原有位置。在此类区域钢轨往往采用小阻力扣件减小扣压力,从而减小了钢轨与扣件组件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基础结构与钢轨之间的作用力,使钢轨爬行时可以在轨下垫板顶面适度“滑动”。
2、公开号为cn201439580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钢轨小阻力扣件垫板,包括橡胶垫层、在该橡胶垫层表面之一上的非金属减摩层以及连接橡胶垫层与减摩层的连接装置,所述橡胶垫层的至少一面上设置用于提供规定的弹性和支承力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与橡胶垫层是一体形成。减摩层是聚甲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尼龙板。连接装置可以采用胶粘剂层。作为选择,连接装置也可以由在减摩层上的凸起及在橡胶垫层上与之配合的凹槽组成。该专利文献公开的小阻力扣件垫板在钢轨发生锈蚀与垫板粘连时,垫板极易窜出。
3、现有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一般包括减摩层和弹性层,减摩层一般为金属或高分子材质,两种垫层通过粘接或硫化连接,生产工艺复杂,且在温度变化大时由于两种垫层形变不同会造成此种复合垫板易损坏,且工艺上难以确保减摩层与弹性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会发生两层之间脱开的情况,增加铁路维护成本。且在钢轨锈蚀与轨下垫板发生粘连后,钢轨产生锈蚀并爬行时,钢轨底面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及扣件组件,以防止小阻力轨下复合垫板窜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所述复合垫板置于钢轨与金属垫板之间,包括减摩层和弹性层;
3、所述减摩层包括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弹性层脱出;
4、所述弹性层包括第二限位结构和第三限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适应,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含纵向限位面。
5、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挡肩,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挡肩,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外侧。
6、可选地,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为凹槽,所述凹槽用于纵向限位。
7、可选地,所述减摩层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弹性层还包括通孔,通过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通孔配合以使所述减摩层和所述弹性层连接。
8、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柱式扣件,所述通孔为腰型孔或圆孔。
9、可选地,所述柱式扣件顶端为纽扣式结构,与所述减摩层连接段为柱式结构,所述纽扣式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最小直径,所述柱式结构长度不大于所述弹性层厚度。
10、可选地,所述弹性层具有调整沟槽,通过调整所述调整沟槽的凸起的宽度,和/或调整沟槽的凹槽的深度以调节所述复合垫板的刚度。
11、可选地,所述减摩层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方向与轨道轴线方向平行,用于增强复合垫板的结构强度;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减摩板相接的一侧具有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加强筋。
12、可选地,所述减摩层为尼龙、聚甲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材质,所述弹性层为天然橡胶或聚氨酯材质。
13、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扣件组件,包括钢轨扣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以及金属垫板,所述金属垫板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相配合的定位结构,用于对所述复合垫板纵向限位。
1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及扣件组件,轨下复合垫板包括减摩层与弹性层,所述减摩层包括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弹性层脱出;所述弹性层包括第二限位结构和第三限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适应,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含纵向限位面。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包括减摩层与弹性层,在减摩层与弹性层上均设置限位结构,且减摩层的限位结构与弹性层的限位结构相互配合,进一步确保减摩层与弹性层的连接稳固;此外,在复合垫板的弹性层上还设置有与扣件组件中金属垫板相配合的纵向限位结构,能防止复合垫板窜出且留有较大的空间余量,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给复合垫板提供适当纵向自由度,使其在钢轨纵向上有一定的滑动空间,既限制复合垫板脱出,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复合垫板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此,能有效解决由于轨道爬行造成的轨下垫板窜出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所述复合垫板置于钢轨与金属垫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摩层和弹性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挡肩,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挡肩,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为凹槽,所述凹槽用于纵向限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层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弹性层还包括通孔,通过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通孔配合以使所述减摩层和所述弹性层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柱式扣件,所述通孔为腰型孔或圆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式扣件顶端为纽扣式结构,与所述减摩层连接段为柱式结构,所述纽扣式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最小直径,所述柱式结构长度不大于所述弹性层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具有调整沟槽,通过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层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方向与轨道轴线方向平行,用于增强复合垫板的结构强度;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减摩层相接的一侧具有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层为尼龙、聚甲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材质,所述弹性层为天然橡胶或聚氨酯材质。
10.一种扣件组件,包括钢轨扣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以及金属垫板,所述金属垫板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相配合的定位结构,用于对所述复合垫板纵向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所述复合垫板置于钢轨与金属垫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摩层和弹性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挡肩,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挡肩,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为凹槽,所述凹槽用于纵向限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层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弹性层还包括通孔,通过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通孔配合以使所述减摩层和所述弹性层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柱式扣件,所述通孔为腰型孔或圆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阻力扣件轨下复合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式扣件顶端为纽扣式结构,与所述减摩层连接段为柱式结构,所述纽扣式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最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峻峰,颜湘,邓娇,李忠继,刘韦,陈国平,何俊,邱奕,董博南,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