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建筑,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以及应用于光伏建筑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分布式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车棚、长廊、凉亭、工业厂房等建筑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其发展过程中防水设计成为整个项目设计中的难点。当下雨时,多个光伏组件之间存在空隙,雨水会从缝隙中流下,难以将雨水收集并导流至下水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以及应用于光伏建筑的防水结构。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光伏建筑的防水结构。
3、所述光伏建筑还包括建筑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建筑本体的光伏组件,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横向导水槽、纵向导水槽、天沟;其中,所述横向导水槽与光伏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导水槽与建筑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天沟与所述纵向导水槽的一端固定连接;
4、所述横向导水槽,设置在光伏组件的横向连接缝隙之下,用于承接从对应的横向连接缝隙处落入的水;所述横向导水槽上与所述纵向导水槽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用于将所述横向导水槽中的水排向所述纵向导水槽;
5、所述纵向导水槽,设置在光伏组件的纵向连接缝隙处,用于承接从对应的横向导水槽和所述对应的纵向连接缝隙处落入的水并排向所述天沟。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导水槽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光伏组件连接,固定所述横向导水槽与光伏组件的相对位置。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导水槽的第二侧边上,设有用于防止水溅出的折边。
8、在一种可能的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檩条与檩托;其中,
10、所述檩托连接在建筑本体的顶梁上;
11、所述檩条连接所述檩托与所述纵向导水槽,与所述檩托共同支撑所述纵向导水槽。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导水槽的侧边上设置有延长侧边;
13、所述檩条连接所述檩托与所述延长侧边。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导水槽与用于固定光伏组件的固定件连接,固定所述纵向导水槽与光伏组件的相对位置。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沟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天沟与所述纵向导水槽的托架。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沟还包括用于将水从所述天沟排出的排水管。
17、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安装于建筑本体的光伏组件,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
18、本申请提供的光伏建筑的防水结构,通过连接在光伏组件上,且设置在光伏组件的横向连接缝隙之下的横向导水槽,承接对应横向连接缝隙处落入的水,同时,通过横向导水槽上的开口,将横向导水槽中的水排向纵向导水槽;通过连接在光伏建筑上,且设置在光伏组件的纵向连接缝隙处的纵向导水槽,承接从对应的横向导水槽和对应的纵向连接缝隙处落入的水,并将水排向与纵向导水槽一端连接的天沟;最后通过天沟,将水排出光伏建筑,从而通过便捷的安装防水结构,实现将雨水收集并导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光伏建筑的防水结构,所述光伏建筑还包括建筑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建筑本体的光伏组件(2),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横向导水槽(11)、纵向导水槽(12)、天沟(13);其中,所述横向导水槽(12)与光伏组件(2)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导水槽(12)与建筑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天沟(13)与所述纵向导水槽(12)的一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水槽(11)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光伏组件(2)连接,固定所述横向导水槽(11)与光伏组件(2)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水槽(11)的第二侧边上,设有用于防止水溅出的折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支撑件(14),所述支撑件(14)连接所述纵向导水槽(12)和建筑本体的顶梁(31),用于支撑所述纵向导水槽(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4),包括檩条(141)与檩托(142);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水槽(12)与用于固定光伏组件(2)的固定件连接,固定所述纵向导水槽(12)与光伏组件(2)的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沟(13)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天沟(13)与所述纵向导水槽(12)的托架(131)。
9.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沟(13)还包括用于将水从所述天沟(13)排出的排水管(132)。
10.一种光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安装于建筑本体的光伏组件(2),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光伏建筑的防水结构,所述光伏建筑还包括建筑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建筑本体的光伏组件(2),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横向导水槽(11)、纵向导水槽(12)、天沟(13);其中,所述横向导水槽(12)与光伏组件(2)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导水槽(12)与建筑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天沟(13)与所述纵向导水槽(12)的一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水槽(11)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光伏组件(2)连接,固定所述横向导水槽(11)与光伏组件(2)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水槽(11)的第二侧边上,设有用于防止水溅出的折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支撑件(14),所述支撑件(14)连接所述纵向导水槽(12)和建筑本体的顶梁(31),用于支撑所述纵向导水槽(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龙,杨阳,王铁,赵荆,陈亮,甘进军,杨伟,丁楠,周得,胡宝齐,黄倩,杨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宁夏能源铝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