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668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2
本申请涉及工程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包括:地基,铺设于基坑的坑底,用于形成施工面;基桩,设置有多个,形成于基坑的坑底与地基连接,用于对地基进行支撑;渗排机构,包括多个设置于基坑坑底的渗排桩,多个所述渗排桩与多个所述基桩对应交错设置且延伸至含水层处,所述渗排桩贯穿地基且形成有储水腔,所述渗排桩形成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渗排网孔;所述地基下层依次铺设有隔水层、疏水层和垫层;止水帷幕,形成于土层内,围绕所述地基设置;侧挡墙,设置于地基上,用于基坑侧边防护。本申请具有减少基坑地基渗水,减少对建筑质量的影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工程施工的,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基坑是指为建筑物或其他工程建设而在地面上挖掘的深坑或大孔。通常基坑的挖掘是为了建设地下结构,比如地下室、停车场、地下通道等,或者用于埋设管道、沉箱等地下设施。基坑的深度和形状可以根据具体工程的需求而变化,它们通常被围起来,以确保安全和稳定性,并在施工期间采取相应的支护和排水措施。

2、当深基坑下部有承压含水层存在,开挖基坑会减小含水层上覆隔水层的厚度,在隔水层厚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能顶裂或冲毁基坑地基土,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目前通常采用夯实地基和/或支护桩的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但是对于富水地区基坑而言,还是会存在水流动至基坑下层土壤,并在承压含水层汇集,当水压上升时,导致地基渗水或破坏地基,影响建筑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基坑地基渗水,减少对建筑质量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4、地基,铺设于基坑的坑底,用于形成施工面;

5、基桩,设置有多个,形成于基坑的坑底与地基连接,用于对地基进行支撑;

6、渗排机构,包括多个设置于基坑坑底的渗排桩,多个所述渗排桩与多个所述基桩对应交错设置且延伸至含水层处,所述渗排桩贯穿地基且形成有储水腔,所述渗排桩形成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渗排网孔;所述地基下层依次铺设有隔水层、疏水层和垫层;

7、止水帷幕,形成于土层内,围绕所述地基设置;

8、侧挡墙,设置于地基上,用于基坑侧边防护。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水层内的水通过渗排桩的渗排网孔进入渗排桩内,减少含水层水压的上升,设置的止水帷幕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减少外部水源的流入,减缓含水层水压上升的速率,同时隔水层能够起到隔水的作用,减少水从地基上渗出,减少对地基的破坏,减少地基渗水,同时减少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10、可选地,所述疏水层倾斜设置,用于将水聚集在所述渗排桩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水上渗至疏水层时,疏水层倾斜设置,便于将水导流至渗排桩内,减少水的进一步上渗,减少地基渗水的几率,进一步减少对地基的损坏。

12、可选地,所述基桩和所述渗排桩之间设置有分块网。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块网的设置,对地面起到分块加固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地基的稳固性,同时能够减少水土的流失,且将相邻的渗排桩和基桩连接,提高稳定性。

14、可选地,所述基桩上设置有若干灌浆管,所述灌浆管沿所述基桩的长度方向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灌浆管往土层内灌注浆体,便于填充土层内的间隙,且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渗水作用,且能够对分块网的间隙进行填充,减少形成水流动的通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且进一步减少破坏地基的可能。

16、可选地,所述分块网上螺旋向着远离所述地基的方向缠绕有注浆支管,所述注浆支管上开设有多个溢浆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灌浆时,部分浆体通过注浆支管往分块网处以及土层内部延伸,使得土层的填充更为充实,减少含水层往上渗水的几率,减少对抵接的损坏,且注浆支管的设置,使得浆体对分块网处的填充更为紧密,使得分块网对土层的束缚更强,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地基下层出现孔洞。

18、可选地,所述渗排桩包括:

19、外管,埋设于土层内,且穿过土层的含水层,位于含水层的管段为渗透管,所述渗透管的外侧包覆有土工布;

20、内管,插接于所述外管内,且与所述外管间存在间隙,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填充有黏土,储水腔形成于所述内管内,位于含水层的管段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水腔和渗透管的网孔,网孔上附有滤网,所述滤网具有弹性;

21、排水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管内,延伸至所述地基上层;

22、单向反渗板,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底部,并封堵所述储水腔,用于储水腔内的水向下层土层渗透。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水层内的水通过渗透管进入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然后经过滤网进入储水腔内,减少含水层内水压的上升,然后通过单向反渗板下渗至下层土层内,减少含水层水压过高导致的地基上鼓开裂,且减少储水腔内的水位上升过快,减少液位上升,导致的水分上渗,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且通过排水组件,对超过一定水位的水进行排放,使得承压水保持一定的承压作用,提高涂层的稳定性。

24、可选地,所述内管位于含水层的管段为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25、立筋,至少设置有三个,与所述内管的轴线平行,且沿所述内管的周向间隔设置,与所述渗透管抵接并对所述渗透管进行支撑;

26、环筋,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立筋连接,与所述渗透管抵接。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筋和环筋与第一钢管组成支撑部件,对渗透管进行支撑,减少土层和含水层对渗透管的挤压,减少渗透管的损坏,使得对含水层的泄压效果得以保持。

28、可选地,所述排水组件包括:

29、第二钢管,插接在所述内管内,延伸至所述单向反渗板上方,远离所述单向反渗板的一端通过软管连接有排水泵;

30、定位环,设置于所述第二钢管上,且与所述第二钢管滑移连接;

31、定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钢管上,用于承托所述定位环。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水腔内的水位上升后,通过排水泵以及第二钢管,将储水腔内的水位下降,使得对含水层的泄压效果得以保持;设置的定位环和定位块对第二钢管起到固定以及定位作用,能够减少第二钢管下沉对单向反渗板的破坏,同时使得第二钢管位于内管的中部。

33、可选地,所述第二钢管上设置有浮动组件和扰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包括:

34、配重环,套设滑移于所述第二钢管上,且与所述第二钢管之间存在间隙;

35、浮球,设置于所述配重环上且位于所述配重环靠近所述单向反渗板的一侧,随着水位上升带动所述配重环上移;

36、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钢管上,所述配重环与所述传感器抵接时,进行抽水;

37、刷毛,设置于所述配重环上,延伸至所述滤网处;

38、所述扰动组件包括:扰动管,设置于所述第二钢管上,延伸至所述单向反渗板位置处,通过软管连接有扰动泵。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位上升时,浮球带动配重环上升,配重环与传感器抵接,传感器触发,排水泵启动,将储水腔内的水排出,同时配重环下降,使得刷毛对滤网进行清理,使得滤网的过水效果得以保持;且扰动组件对水进行扰动,使得液位波动,进而使得浮球和配重环晃动,进而对滤网的波动以及水流的扰动更为强烈,便于外管和内管之间的水以及储水腔内的水晃动,使得滤网的透水效果得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650)倾斜设置,用于将水聚集在所述渗排桩(310)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200)和所述渗排桩(310)之间设置有分块网(6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200)上设置有若干灌浆管(620),所述灌浆管(620)沿所述基桩(200)的长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块网(610)上螺旋向着远离所述地基(100)的方向缠绕有注浆支管(630),所述注浆支管(630)上开设有多个溢浆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排桩(310)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12)位于含水层(700)的管段为第一钢管(315),所述第一钢管(315)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330),所述支撑组件(330)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32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管(321)上设置有浮动组件(340)和扰动组件(350),所述浮动组件(340)包括: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650)倾斜设置,用于将水聚集在所述渗排桩(310)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200)和所述渗排桩(310)之间设置有分块网(6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200)上设置有若干灌浆管(620),所述灌浆管(620)沿所述基桩(200)的长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防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块网(610)上螺旋向着远离所述地基(100)的方向缠绕有注浆支管(630),所述注浆支管(630)上开设有多个溢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爱芳任冬冷枫王东亮李鹏云殷龙杰柴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人民防空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