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驱动,具体为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1、继电器属于弱电控制强电的一种开关器件,在需要通断的线路中经常用到。由于是弱电控制强电,那整个器件上主要包含两个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一个是弱电部分,即是线圈,一个是强电部分,也就是触点。线圈在吸合时需要的电流比较大,尤其是功率继电器,但在吸合后需要维持的电流比较小,如果电路不加以处理,吸合的电压直接作用于线圈,那么线圈容易发烫,导致温度过高影响性能。
2、为了吸合时有更大的电流,吸合之前,设计的吸合电压一般>=规格书所给的额定电压,在吸合后,由于维持吸合的电流不需要太大,所以维持电压较小,一般采用三极管的方式来实现,如下图3所示,二极管d47、电阻r184组成线圈的泄放回路,c183为直流滤波电容,r241为三极管q11驱动电阻,r240为三极管q11 b级的放电电阻,r245为mos管u36驱动电阻,d30为mos管u36关断二极管;状态一:在继电器吸合之前,mos管u36导通,r253被mos短路,+12v直接加载继电器线圈上,当驱动信号使能时,d_rly2=1(高电平),三极管q11导通,从而继电器k2吸合。状态二:在继电器吸合后,mos管u36的s级被拉低,mos管u36断开,此时电阻r253就和继电器驱动线圈串联分压,使得继电器吸合后的电压降下来,从而达到降低线圈功耗的目的。
3、但是,上述采用三极管来实现吸合时有更大的电流的方式,电路复杂,成本较高,可靠性相对较差,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继电器K2、泄放回路、电阻R253、电容C183、三极管Q11、电阻R241和电阻240组成的驱动电路,所述泄放回路连接在继电器K2一脚和二脚之间,所述三极管Q11的C极连接在继电器K2的二脚,所述电阻R241一端和电阻R240一端并联在三极管Q11的B极,所述电阻R253和电容C183并联在继电器K2的一脚,所述电阻R253的一端连接12V电压,所述电容C183的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回路包括二极管D47和电阻R184,所述二极管D47的一端与电阻R18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4的另一端连接在继电器K2的一脚,所述二极管D47的另一端连接在继电器K2的二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1设置为NPN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11的E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41的另一端接收高电平信号时,所述三极管Q11导通,所述电阻R241的另一端接收低电平信号时,所述三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4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40设置为用于给三极管Q11B级放电的放电电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继电器k2、泄放回路、电阻r253、电容c183、三极管q11、电阻r241和电阻240组成的驱动电路,所述泄放回路连接在继电器k2一脚和二脚之间,所述三极管q11的c极连接在继电器k2的二脚,所述电阻r241一端和电阻r240一端并联在三极管q11的b极,所述电阻r253和电容c183并联在继电器k2的一脚,所述电阻r253的一端连接12v电压,所述电容c183的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回路包括二极管d47和电阻r184,所述二极管d47的一端与电阻r18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贵星,邹权福,寇芳正,秦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乐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