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组式球囊及便携式吸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6630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组式球囊及便携式吸痰器,所述管组式球囊包括变径管、支管和间连壁,所述支管的数量至少为2根;所述间连壁连接在相接触的所述支管的外壁之间,并于与所述支管围成间腔;所述变径管的一端设有接口,另一端与所述支管的支管口、所述间连壁的端部密封连接;所述便携式吸痰器包括吸痰软管、吊盖组件、容器、吸气软管、导气接头和上述的管组式球囊,所述导气接头连接在吸气软管和管组式球囊间,所述吊盖组件连接在吸痰软管和吸气软管间,所述容器的口部与所述瓶盖的下面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用电、便携带、成本低廉、易于单人操作,性能可靠,能防止痰液进入吸痰器深部、至少便于部分回收重复利用,适用于战时野外急救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战救吸痰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管组式球囊及包含该管组式球囊的便携式吸痰器。


技术介绍

1、目前,虽然已经有较多的便于携带的吸痰器技术,但是现有技术的吸痰器要么存在单人不易操作(例如手控的技术)、要么需要用电、要么吸引负压难以达到要求、要么易损坏等,由于战时环境及其恶劣,现有技术的吸痰器基本都难以适用于战时野外急救环境。

2、经检索,申请号为cn201711007233.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效托式便携野外用衡负压吸引装置,包括:从近端延伸至远端的负压吸引球,负压吸引球具有内部囊性结构;该内部囊性结构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的圆形排气阀、球囊和防反流活瓣;还包括:负压吸引管,负压吸引管与负压吸引球连通,且负压吸引管具有吸引控制通道。解决在医院场地以外、特别是野外溺水、战场胸部穿刺伤出血导致的窒息危险的负压吸引需求;解决手术室外病人或家庭老人吸痰问题;解决现有的便携式吸引装置不便携带、操作负压无法达到-0.03mpa至-0.07mpa而导致漏气率较高、负压吸引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3、然而,上述现有的专利技术还至少存在下列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组式球囊(4),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管(42)、支管(43)和间连壁(44),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组式球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43)的数量为3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组式球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43)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组式球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41)的内壁设有内凸环(4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组式球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组式球囊(4)还包括若干个防滑凸粒(45),所述防滑凸粒(45)连接在所述间连壁(44)的外面,和/或所述支管(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组式球囊(4),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管(42)、支管(43)和间连壁(44),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组式球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43)的数量为3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组式球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43)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组式球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41)的内壁设有内凸环(4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组式球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组式球囊(4)还包括若干个防滑凸粒(45),所述防滑凸粒(45)连接在所述间连壁(44)的外面,和/或所述支管(43)的外面。

6.一种便携式吸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痰软管(1)、吊盖组件(2)、容器、吸气软管(3)、导气接头(5)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管组式球囊(4),其中,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行王明明吴朔吴运福赵峰遆新宇宋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