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信道传输质量的反馈方法、系统和设备。
技术介绍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系 统、线性均衡后的MIM0(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 MM0-0F匿系统都可等效为包含多个并行窄带子信道传输系统,当系统信道变化缓慢或在 一个数据分组传输期间基本不变时,为了能够简便地得到在不同编码调制下多并行子信 道系统的BLER(Block Error Ratio,误块率),现有技术分别提出了 EESM(Exponential Effective Signal to Noise RatioMapping,指数有效信噪比映射)、MI—ESM(Mutual Information-Effective SIRM即ping,互信息有效信噪比映射)和匪IB(Mean Mutual Information per Bit,平均每比特互信息映射)等方法。这些有效信噪比映射方法通过把 并行子信道的信噪比矢量映射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道传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门限选择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子矢量,对构成的信噪比子矢量进行非线性变换;对非线性变换后的信噪比子矢量进行多项式拟合,获得反馈参数,并发送所述反馈参数,所述反馈参数用于使发送端获得信噪比子矢量,确定信道传输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信道传输质量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门限选择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子矢量,对构成的信噪比子矢量进行非线性变换;对非线性变换后的信噪比子矢量进行多项式拟合,获得反馈参数,并发送所述反馈参数,所述反馈参数用于使发送端获得信噪比子矢量,确定信道传输质量。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门限选择子信道信噪比前,还包 括对并行子信道的信噪比进行排序。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包括信噪比门限和维数门限, 所述根据门限在排序后的信噪比中选择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子矢量包括 在排序后的信噪比中选择小于所述信噪比门限的子信道信噪比;当小于所述信噪比门限的子信道信噪比所构成的信噪比子矢量的维数小于所述维数 门限时,在排序后的信噪比中根据所述维数门限,在大于所述信噪比门限的子信道信噪比 中,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相应数量的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子矢量,使得构成的信 噪比子矢量的维数等于所述维数门限;当小于所述信噪比门限的子信道信噪比所构成的信噪比子矢量的维数大于所述维数 门限时,选择小于所述信噪比门限的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子矢量。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具体为信噪比门限, 所述根据门限在排序后的信噪比中选择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子矢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信噪比门限在排序后的信噪比中选择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子矢量。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具体为维数门限,所述根据门限在排序后的信噪比中选择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子矢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维数门限在排序后的信噪比中选择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子矢量。6. 如权利要求1、3、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信噪比子矢量包括 在选择的子信道信噪比中,均匀抽取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子矢量。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反馈参数包括 在指定的信息或常规的信道质量信息中携带所述反馈参数,反馈至所述发送端。8. 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反馈参数具体包括对所述反馈参数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反馈参数发送至发送端。9. 一种确定信道传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接收端发送的反馈参数;根据所述反馈参数,按照拟合多项式构建与发送端对应的矢量;对构建的矢量进行非线性变换的逆变换,获得多个并行子信道的信噪比所构成的信噪 比子矢量;根据所述信噪比子矢量,确定信道传输质量。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多个并行子信道的信噪比所构成 的信噪比子矢量之后,还包括对所述信噪比子矢量中的子信道信噪比进行检测和处理,确定变化趋势不满足单调性 要求的子信道信噪比,按照线性或非线性的变化规律生成子信道信噪比替代所述不满足单 调性要求的子信道信噪比,形成长度为系统所包含子信道的数目且具有单调变化的信噪比子矢量。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噪比子矢量,确定信 道传输质量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信噪比子矢量,确定不同编码调制方式和不同功率提升因子下的有效信噪比 和误块率中的一种或两种。12. —种确定信道传输质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设备,用于根据门限选择子信道信噪比,构成信噪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健,曾雁星,任光亮,孙垂强,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