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5753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包括底座、躺板和护栏,躺板包括支撑板、肩部支撑板、腰部支撑板、髋部支撑板和腿部支撑板,护栏包括第一护栏、第二护栏和第三护栏;所述第二护栏为卧位调整板,所述第二护栏在所述躺板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与所述腰部支撑板对应,所述第二护栏远离所述躺板的一侧设置有扶正气囊且底部通过铰链设置于滑块上;所述滑块连接于差速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护栏可以将患者由仰卧位调整为侧卧位,并且在侧卧位时患者的前胸与竖直站立的所述第二护栏相抵,从而避免患者调整过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安全且准确的将患者调整并保持在侧卧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


技术介绍

1、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在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修养和治疗。但由于去骨瓣减压术后,头颅缺少颅骨保护体位改变困难,并且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常处于晕睡状态或伴有身体多器官损伤。因此患者无法自行调整身体卧位,需要多人配合才可调整卧位。患者在长期固定仰卧位的情况下,常会诱发如肺炎、床褥等继发性疾病。

2、在公布号为cn114191204b,名称为《一种卧床病人多姿势辅助翻身装置及其实施方法》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在翻转过程中,转动电机带动躺板和弧形板一起小幅度翻转,使身体和腿部一起翻转”。然而在该技术方案中,躺板和弧形板只能小幅度翻转,在翻转时患者的身体与躺板的接触位置仍然没有改变,即卧位并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身体在空间位置中的角度。并且在该技术方案中,若增大躺板翻转角度,则可能导致患者由仰卧直接翻转为趴卧,无法使患者保持在侧卧的卧位,并且可能增大患者从床上跌落的风险。

3、因此如何更方便、安全且准确的调整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就成了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主齿轮、行星架、行星齿轮和两个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通过传动轴与对应侧的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齿轮啮合,所述主齿轮与所述行星架固连,所述行星齿轮可旋转的设置所述行星架上,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行星齿轮均为锥形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护栏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滑块;每个所述滑块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主齿轮、行星架、行星齿轮和两个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通过传动轴与对应侧的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齿轮啮合,所述主齿轮与所述行星架固连,所述行星齿轮可旋转的设置所述行星架上,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行星齿轮均为锥形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护栏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滑块;每个所述滑块设置于对应的滑槽内,每个所述护栏仅一个所述滑块与所述传动轴螺纹连接,且相邻所述滑块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使同一所述第二护栏的各所述滑块同步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支撑板和髋部支撑板内部分别设置有抬升气囊,所述抬升气囊用于充气将患者的肩部与髋部抬升,以使在进行仰卧位调整至侧卧位时,水平向的所述第二护栏可移动至患者腰部另一侧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卧位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髋部支撑板和所述腿部支撑板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并且所述腿部支撑板上表面沿所述躺板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珑王守森陈祥荣叶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