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属于丝织物。
技术介绍
1、缭绫作为唐代绫类织物的精美品类,会备受皇室公卿的推崇。同时也因白居易的《缭绫》中的精彩描述被后人传诵而广为人知,是迄今发现的有关唐代缭绫生产工艺和织物风格最为详尽的文献描述资料。长期以来,人们只闻缭绫之名而未见实物。
2、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随葬物帐碑上记载了一些绫的名目,如可幅绫、缭绫、织成绫、赭黄熟绿绫、细异纹绫、白异纹绫、线绫等,其中「缭绫浴袍五副(各二事),缭绫影北二条」「缭绫食帛十条」”。遗憾的是囿于目前的文保技术条件,出土的包括缭绫在内的大量丝织品碳化严重,尙不能识别,只能封存于冰箱之中,不能与随葬物帐碑所载名目比对,使我们对缭绫的认识仍处于探讨和摸索之中。
3、赵翰生等在《唐代缭绫工艺及纹样特征探微》以白居易《缭绫》诗所透漏出的信息作为楔子,讨论了这类织品的特点、织造方法和一些相关问题,认为其织造方式系以挑梭法形成花纹的“挑花”工艺较为接近,但因所用丝线太过纤细,纹样又过于繁复,投掷千梭尙不盈尺,多以手工方式实现成型,尚未见有机织工艺呈现。
4、而在最近问世的《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一书中,赵丰教授经过多年研究,由诗到物,全面梳理了缭绫的名义、工艺、制度及社会文化,从染色方面对缭绫色彩进行复刻,成功复原出蓝、绿两春水色(https://cul.sohu.com/a/719222746_562249)。但在织造工艺方面未见有披露,这使得缭绫的重新面世特别是推广仍然无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缭绫复织工艺,不仅可以实现缭绫这种特殊织物的机织成型,使之得以快速织造,还保留了其精美飘逸的观感,不受匹长限制。
2、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3、一种缭绫复织工艺,步骤如下:
4、步骤一,选择丝线原料:
5、经线选用3~5根20/22d桑蚕丝,纬线选用5~8根20/22d桑蚕丝,以传统有梭铁机和小筒子的络并捻设备加工形成无捻的经、纬丝线。
6、步骤二,密度和组织的选择
7、织物地部为平纹,盘绦纹样为1/5z斜纹,经线密度50~64根/厘米,纬线密度30~42根/厘米。
8、步骤三,织造
9、以以电子提花机进行牵经织造,车速180~250转,织机提花纹针数1000~5000针实现缭绫织物的织造。
10、上述工艺实现缭绫这一特殊织物的机织复刻,不仅实现蚕丝织物范围的拓宽,还实现了缭绫应用的推广。
11、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12、所述无捻经线的加工工艺为:单根20/22d桑蚕丝为原料,将3~5根桑蚕丝穿至同一个综丝,形成3~5根20/22d的无捻经线。
13、所述无捻纬线的加工工艺为:先在并丝机将2~4根20/22d合并,再将1~2组的合并纱与1~2根20/22d合并后,卷绕于并丝筒管上形成无捻纬线。
14、所述缭绫织物为浴袍,以60~120d桑蚕丝为原料,经线选用3~4根20/22d桑蚕丝,纬线选用5~6根20/22d桑蚕丝;车速180~200转,提花纹针数4000~5000针,经线密度58~64根/厘米,纬线密度31~35根/厘米。更优选的,所述浴袍的织造参数为:以5120号电子提花机进行牵经织造,提花纹针数4800针,上机经密62.5根/厘米,花幅76.8厘米,两花,盘绦纹样居中尺寸60厘米×66厘米,面料内幅154厘米,门幅156厘米。
15、所述缭绫织物为丝巾,以60~120d桑蚕丝为原料,经线选用4~5根20/22d桑蚕丝,纬线选用6~8根20/22d桑蚕丝经线,车速180~200转,提花纹针数1000~4000针,密度50~55根/厘米,纬线密度30~34根/厘米。
16、更优选的,丝巾分为两种规格:
17、一种为设计尺寸120厘米×120厘米的大丝巾:单个纹样40厘米,一条丝巾左右上下各3个循环,左右、上下缝边各2厘米,以2688号电子提花机进行牵经织造,提花纹针数2160针,上机经密为55根/厘米,花幅39.3厘米,7花,左右不留缝边,双幅,面料内幅138厘米,门幅140厘米;按5:3比例设置纬密,纬密33梭(即33根/厘米),每3个循环上下留缝边2厘米,一条丝巾纬线4092根。
18、另一种为设计尺寸60厘米×60厘米的小丝巾:单个纹样20厘米,一条丝巾左右上下各3个循环,左右、上下缝边各2厘米,以1400号电子提花机进行牵经织造,提花纹针数1168针,上机经密为50根/厘米,花幅23.36厘米,6.5花,面料内幅152厘米,门幅154厘米;按5:3比例设置纬密,纬密30梭(即30根/厘米),上、下、左、右均不留缝边,一条丝巾纬线2102根。小丝巾既可以作为丝巾使用,还可以作为书封面的包封材料使用。
19、上述工艺实现浴袍、丝巾等不同产品的缭绫织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捻经线的加工工艺为:单根20/22D桑蚕丝为原料,将3~5根桑蚕丝穿至同一个综丝,形成3~5根20/22D的无捻经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捻纬线的加工工艺为:先在并丝机将2~4根20/22D合并,再将1~2组的合并纱与1~2根20/22D合并后,卷绕于并丝筒管上形成无捻纬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缭绫织物为浴袍,以60~120D桑蚕丝为原料,经线选用3~4根20/22D桑蚕丝,纬线选用5~6根20/22D桑蚕丝;车速180~200转,提花纹针数4000~5000针,经线密度58~64根/厘米,纬线密度31~35根/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浴袍的织造参数为:以5120号电子提花机进行牵经织造,提花纹针数4800针,上机经密62.5根/厘米,花幅76.8厘米,两花,盘绦纹样居中尺寸60厘米×66厘米,面料内幅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缭绫织物为丝巾,以60~120D桑蚕丝为原料,经线选用4~5根20/22D桑蚕丝,纬线选用6~8根20/22D桑蚕丝经线,车速180~200转,提花纹针数1000~4000针,密度50~55根/厘米,纬线密度30~34根/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巾为设计尺寸120厘米×120厘米的大丝巾,单个纹样40厘米,一条丝巾左右上下各3个循环,左右、上下缝边各2厘米,以2688号电子提花机进行牵经织造,提花纹针数2160针,上机经密为55根/厘米,花幅39.3厘米,7花,左右不留缝边,双幅,面料内幅138厘米,门幅140厘米;按5:3比例设置纬密,每3个循环上下留缝边2厘米,一条丝巾纬线4092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巾为设计尺寸60厘米×60厘米的小丝巾,单个纹样20厘米,一条丝巾左右上下各3个循环,左右、上下缝边各2厘米,以1400号电子提花机进行牵经织造,提花纹针数1168针,上机经密为50根/厘米,花幅23.36厘米,6.5花,面料内幅152厘米,门幅154厘米;按5:3比例设置纬密,上下左右不留缝边,一条丝巾纬线2102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丝巾用于书封面包装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捻经线的加工工艺为:单根20/22d桑蚕丝为原料,将3~5根桑蚕丝穿至同一个综丝,形成3~5根20/22d的无捻经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捻纬线的加工工艺为:先在并丝机将2~4根20/22d合并,再将1~2组的合并纱与1~2根20/22d合并后,卷绕于并丝筒管上形成无捻纬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缭绫织物为浴袍,以60~120d桑蚕丝为原料,经线选用3~4根20/22d桑蚕丝,纬线选用5~6根20/22d桑蚕丝;车速180~200转,提花纹针数4000~5000针,经线密度58~64根/厘米,纬线密度31~35根/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浴袍的织造参数为:以5120号电子提花机进行牵经织造,提花纹针数4800针,上机经密62.5根/厘米,花幅76.8厘米,两花,盘绦纹样居中尺寸60厘米×66厘米,面料内幅154厘米,门幅156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缭绫复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缭绫织物为丝巾,以60~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佳亮,赵丰,鲁建平,刘嘉敏,姚佳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