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充电电缆,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市场急剧扩大,推动了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快速发展,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主要受其充电效率限制,当充电电流过大时,充电桩电缆导体与端子连接处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仅增加了充电时间,还容易造成充电电缆的烧毁,严重时甚至还会引发火灾。面对电缆充电时的散热问题,液冷技术是目前最可靠的解决方案。
2、传统的液冷电缆是在电缆和充电枪之间设置专门的循环通道,通道内加入冷却液,通过动力泵推动冷却液循环从而将热量带出,从而保证电缆能在小截面通过大电流时保持正常温度,然而传统液冷电缆的材料由于塑料普遍具有的亲油性质会阻碍冷却液的流动导致冷却液的循环速度变慢从而降低冷却效率,尤其是在小外径电缆中,这种阻力尤为明显;此外长期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中使用,传统电缆的性状还会发生变化,如:变脆,开裂,变形等,以上问题均限制了液冷电缆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利用其表面的增强剂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的疏水疏油性能来减小冷却液体流动阻力,从而提高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以达到提升散热效率降低电缆运行温度的效果;利用其表面的增强剂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增长电缆的使用寿命,拓宽电缆的使用场景。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裹在外的缆芯保护套,其中缆芯外的保护套为改性pvc管材,该改性pvc管材包
4、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二异氰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中的一种;
5、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辛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中的一种;
6、进一步地,所述改性pvc管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1,将聚氯乙烯料粉进行筛选后,称重;
8、步骤2,将称重完毕的聚氯乙烯料粉与增塑剂,交联剂均匀混合,升温至155-185℃,保温2-2.5h,挤塑机内185-200℃下形成管材,拉伸,冷却;
9、步骤3,在成型的pvc管表面涂抹增强剂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吹塑成薄膜;
10、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剂改性丙烯酸脂共聚物由以下步骤制成:
11、步骤1,将烯丙醇,氢氧化钠溶液,氯仿,三氯间苯三酚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在90℃温度下反应2h,反应结束后,分液漏斗分离有机层,再经过旋蒸得到中间体1;
12、步骤2,将中间体1,乙腈,十二氟辛醇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在90℃温度下反应3h,期间用高压滴加泵向其中滴加三乙胺,反应结束后,真空抽滤,旋蒸后得到中间体2;
13、步骤3,将二甲亚砜,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于三口烧瓶中,然后向其中加入中间体2,邻苯二甲酰亚胺,碘化亚铜,持续向其中通入氩气保护,在90℃温度下反应18h,反应结束后,层柱析,旋蒸得到增强剂单体;
14、步骤4,将增强剂单体,超纯水,丙烯酸甲酯,十二烷基硫酸钠,span-60,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加入到烧杯中,高速剪切搅拌下乳化20min,所得产物加入三口烧瓶中,向其中滴加过硫酸钾水溶液,在75℃温度下反应2h,反应结束后,旋蒸得到增强剂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
15、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为质量分数45-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其用量为50-65g,步骤1中所使用的烯丙醇,三氯间苯三酚和氯仿的用量比为5-5.8g:22.9g:150-180g;
16、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使用的中间体1,乙腈,十二氟辛醇,三乙胺的用量比为25g:180-200g:31.1g:9-12g;
17、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为质量分数17%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其用量为110g,所使用的二甲亚砜,中间体2,邻苯二甲酰亚胺,碘化亚铜的用量比为220g:45g:11.8-13g:9.5g;
18、进一步地,步骤4中的过硫酸钾水溶液由0.2g过硫酸钾与9.8g水配制而成,其用量为10g,所使用的增强剂单体,超纯水,丙烯酸甲酯,十二烷基硫酸钠,span-60,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的用量比为8-9g:300-337g:40-45g:6g:6g:40-45g:3g。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通过制备一种同时具备疏水性和疏油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应用于液冷管和缆芯保护套,利用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的疏水疏油性来减小冷却液体流动阻力,从而提高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以达到提升散热效率降低电缆运行温度的效果;
21、本专利技术以烯丙醇,三氯间苯三酚为原料,通过羟基与卤素原子在强碱性环境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中间体1,通过中间体1和十二氟辛醇在乙腈中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利用三乙胺除去生成hcl,得到中间体2,通过中间体2与邻苯二甲酰亚胺在碘化亚铜的催化下发生卤素与亚胺的c-n偶联应得到增强剂,进而使增强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在span-60的作用下乳化,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高速剪切搅拌下聚合,得到增强剂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脂聚合后能形成粘合牢固,柔韧而有弹性的耐水薄膜,本专利技术通过制造一种增强剂对其改性,氟原子有电负性大,直径小,c-f 键能高的特点,可以降低最终产物的表面能,最终使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表现出优异的疏水疏油性,增强剂中的酚羟基能使增强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延长薄膜的使用寿命,增强剂中的苯环和有机杂环内聚能大,热分解温度高,能够增加薄膜的体系刚性,改善薄膜的热性能,使得最终制造的薄膜不仅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还能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22、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相较传统液冷电缆,不仅散热性能优良,可以承载更大的电流,能有效提升充电速度,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缆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因此能够适应更严苛的工作环境,可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大型功率电器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裹在缆芯外的保护套,其中缆芯外的保护套由改性PVC管材制成,该PVC管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80-85份聚氯乙烯,7-15份增强剂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3-5份增塑剂,2-6份交联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为质量分数45-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其用量为50-65g,步骤3中所的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为质量分数17%的氢氧化钠溶液,其用量为110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使用的烯丙醇,三氯间苯三酚和氯仿的用量比为5-5.8g:22.9g:150-18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使用的中间体1,乙腈,十二氟辛醇,三乙胺的用量比,25g:180-200g:31.1g:9-12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使用的二甲亚砜,中间体2,邻苯二甲酰亚胺,碘化亚铜的用量比为220g:45g:11.8-13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使用的增强剂单体,超纯水,丙烯酸甲酯,十二烷基硫酸钠,Span-60,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的用量比为8-9g:300-337g:40-45g:6g:6g:40-45g:3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PVC管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热融的温度条件为155-185℃,时间条件为2-2.5h;热压成型温度条件为185-2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二异氰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辛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裹在缆芯外的保护套,其中缆芯外的保护套由改性pvc管材制成,该pvc管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80-85份聚氯乙烯,7-15份增强剂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3-5份增塑剂,2-6份交联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为质量分数45-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其用量为50-65g,步骤3中所的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为质量分数17%的氢氧化钠溶液,其用量为110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使用的烯丙醇,三氯间苯三酚和氯仿的用量比为5-5.8g:22.9g:150-18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使用的中间体1,乙腈,十二氟辛醇,三乙胺的用量比,25g:180-200g:31.1g:9-12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超小外径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使用的二甲亚砜,中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思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牌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