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吸热组件及集热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吸热组件及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542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换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吸热组件及集热器,吸热组件设置于集热器的换热装置上,吸热组件包括:沿预设方向排列于换热装置上的若干真空管,各真空管包括:相对于换热装置设置的内壁、远离换热装置设置的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可阻隔热量传递的真空腔;内壁和外壁均朝远离换热装置的方向弯曲,使内壁和外壁均形成外凸的弧形壁,并使内壁和换热装置之间形成可传导热量的导热腔。同现有技术相比,吸热组件在具有同等集热面积的同时,各真空管均为半圆柱形,因此所占的空间较少,从而不但降低了太阳能集热器的体积和生产成本,而且真空管均能受到太阳的辐射,保证了吸热组件对换热装置热传导的稳定性,并提高了集热器的集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换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吸热组件及集热器


技术介绍

1、真空管集热器作为一种利用真空隔热原理来提高太阳能集热效率的设备,它通常由多个真空管组成,每个真空管内装有吸热材料,用于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能。真空管的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真空,这可以有效地阻止热量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散失,从而提高集热效率。

2、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太阳能的热利用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而传统的太阳能集热器通常采用圆柱型双层真空管,管内传热流体的温度受瞬时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通常会引起传热流体温度的较大波动,从而影响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以及放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吸热组件及集热器,可有效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以及对流体工质的换热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热组件,设置于集热器的换热装置上,所述吸热组件包括: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上的若干真空管,各所述真空管包括:相对于所述换热装置设置的内壁、远离所述换热装置设置的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形成可阻隔热量传递的真空腔;

3、其中,所述内壁和外壁均朝远离所述换热装置的方向弯曲,使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均形成外凸的弧形壁,并使所述内壁和所述换热装置之间形成可传导热量的导热腔。

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集热器,包括:

5、如上所述的吸热组件,用于吸收太阳辐射的热能;

6、换热装置,承载所述吸热组件,并具有可被流体工质流进的进液端、可排出换热流体工质的出液端;所述换热装置用于存储所述吸热组件吸收的热能,并用于将存储的热能对流进的流体工质进行换热。

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吸热组件的各真空管的内壁和外壁均相对于换热装置的方向弯曲,分别形成弧形壁,因此相较于传统圆柱形真空管而言,吸热组件在具有同等集热面积的同时,吸热组件的各真空管所占的空间较少,从而不但降低了太阳能集热器的体积和生产成本,而且由于各真空管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了可阻隔热量传递的真空腔,因此,通过各真空管的真空腔还可降低换热装置的热损失,从而有效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使得集热器具有更好的放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热组件,设置于集热器的换热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组件包括: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上的若干真空管,各所述真空管包括:相对于所述换热装置设置的内壁、远离所述换热装置设置的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形成可阻隔热量传递的真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真空管的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的弯曲曲率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的弯曲曲率大于所述内壁的弯曲曲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真空管的所述连接壁分别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和通过热熔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为玻璃管。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组件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内还分别填充密封胶,使所述连接柱分别与其连接的各所述真空管之间形成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柱均为可产生形变的热惰性材料制成。

10.一种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为所述壳体的上盖板,所述吸热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的所述上表面设置吸热材料,所述吸热板的所述下表面设置用于增强导热性能的导热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材料为电镀于所述吸热板的所述上表面的金属材料,所述导热材料为焊接在所述吸热板的所述下表面的金属导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为石蜡基复合相变材料,并通过高温灌装填充于所述壳体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组件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热管本体均包括若干依次平行设置的水平段、设置于每相邻两根所述水平段之间的连接段;其中,各所述连接段分别与相邻两根所述水平段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本体设有多根,其中至少一根所述热管本体平行于所述吸热板的方向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热管本体倾斜于所述吸热板的方向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翅片沿所述预设方向包括朝一侧凸出的若干第一齿、朝另一侧凸出的若干第二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热组件,设置于集热器的换热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组件包括:沿预设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上的若干真空管,各所述真空管包括:相对于所述换热装置设置的内壁、远离所述换热装置设置的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形成可阻隔热量传递的真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真空管的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的弯曲曲率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的弯曲曲率大于所述内壁的弯曲曲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真空管的所述连接壁分别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和通过热熔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为玻璃管。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组件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内还分别填充密封胶,使所述连接柱分别与其连接的各所述真空管之间形成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柱均为可产生形变的热惰性材料制成。

10.一种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热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冬朱传辉蒲泽伟章露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