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弯折的触控传感器及柔性触控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508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弯折的触控传感器及柔性触控屏,本触控传感器包括用于实现触控的金属网格触控层,所述金属网格触控层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基材层上的金属网格层,所述金属网格触控层侧边设有多条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其中,沿多条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的走线方向设有弯折区,在所述弯折区中各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包括n条电极走线,n为大于1的整数。本触控传感器通过将金属网格触控层侧边的各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分为大于1的n条电极走线,来分散触控传感器弯折时其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内的弯折应力,提升其耐弯折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其耐弯折次数极限可达20万次,且可适配不同类型的触控柔性触控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触控传感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耐弯折的触控传感器及柔性触控屏


技术介绍

1、目前触控屏的触控技术主要包括on-cell、in-cell及外挂触控技术,其中,金属网格触控传感器的触控灵敏度、响应时间、边缘触控、抗干扰、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主流电子产品。

2、金属网格触控传感器的边缘电极走线位于金属网格触控层的四周侧边,为多条分别连接金属网格边缘电极的金属走线,在实际的弯折场景中当用户使用金属网格触控传感器时,需要多次反复将传感器进行折叠或弯折,极易导致边缘电极走线内应力过大,出现边缘电极走线断裂的现象,从而造成触控传感器整体耐弯折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公开号为cn 109698216 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屏,该柔性显示屏包括基板与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引线结构,所述引线结构包括多条弧形线段相连的引线,来避免引线在柔性显示屏弯曲时受到过大的应力,来提高柔性显示屏的抗弯曲能力,延长使用寿命。但其在弯折时,仍然是将整条走线进行弯折,边缘电极走线在弯折时的应力仍然较高;因此,开发一种耐弯折性能更好的触控传感器及柔性触控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来提供一种耐弯折性能更好的触控传感器及柔性触控屏,以延长触控传感器及柔性触控屏的使用寿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耐弯折的触控传感器,包括用于实现触控的金属网格触控层,所述金属网格触控层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基材层上的金属网格层,所述金属网格触控层侧边设有多条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其中,沿多条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的走线方向设有弯折区,在所述弯折区中各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包括n条电极走线,n为大于1的整数。

4、本触控传感器通过将金属网格触控层侧边的各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分为大于1的n条电极走线,从而当本触控传感器弯折时,可分散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内的弯折应力,提升耐弯折性能,延长触控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5、进一步地,沿多条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的走线方向设有若干支撑区以及若干所述弯折区,所述支撑区与所述弯折区互相交错设置。

6、由于触控传感器在使用时并非任意方向折叠或弯曲,而是在一定的弯折区才产生形变和弯折应力,因此,将弯折区和支撑区互相交错设置,在弯折区采用n条电极走线,在支撑区可采用网状结构或实心的线形结构,可以增加触控折叠屏在折叠时的稳定性。

7、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区为外部铰链的固定区,所述弯折区为外部铰链的转动区。

8、进一步地,所述n条电极走线并联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电极走线为网状结构或实线结构或网状结构与实线结构的组合。

9、将电极走线设置为相互平行且并联,不仅可将原本作用于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内的弯折应力沿相同方向分散,提升耐弯折性能;同时,还可以使得各电极走线内的弯折应力均匀且对导电性影响较小。将电极走线设为网状结构,可以在多个方向分散原本作用于电极走线内的弯折应力,更进一步分散电极走线内的弯折应力。

10、进一步地,在所述弯折区中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为由电极走线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

11、将边缘电极走线单元整体设置为网状结构,可以在多个方向分散原本作用于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内的弯折应力,提升耐弯折性能。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网状结构为菱形、六边形或三角形。

13、网状结构为菱形、六边形或三角形工艺制备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适合规模化批量生产。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网状结构任意一条边线为波浪形。

15、将网状结构任意一条边线设为波浪形,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状结构的耐拉伸性能。

16、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走线的两端设有过渡结构,所述电极走线的两端经所述过渡结构与所述弯折区两端的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连接,所述过渡结构为线宽渐变结构。

17、过渡结构为线宽渐变结构,可当触控传感器弯折时减少应力突变导致的耐弯折性能低。

18、进一步地,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其宽度为20-30μm,所述电极走线其宽度为1-3μm,各电极走线之间的间距为1-6μm。

1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柔性触控屏,包括上述触控传感器、柔性屏和弯折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弯折支撑结构上,所述触控传感器设于所述柔性屏上,所述弯折支撑结构为折叠型支撑结构或卷轴型支撑结构。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触控传感器通过将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分为n条电极走线,来分散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内弯折时的弯折应力,显著提升了本触控传感器的耐弯折性能。

22、(2)本触控传感器适用范围广,可适配不同类型的触控屏。本触控传感器将边缘电极走线单元设置为由n条相互平行的电极走线并联或将其整体设置为网状结构,来进一步分散边缘电极走线单元内的弯折应力;并将触控传感器分为支撑区和弯折区,通过将弯折区和支撑区的边缘电极走线单元设置为不同的结构,以适配不同的弯折支撑结构,并设置过渡结构来进行电极走线的连接过渡,显著提升了其抗弯折性能,可适用于折叠型柔性屏和卷轴型柔性屏。

23、(3)本触控传感器抗弯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弯折测试得到的耐弯折次数极限达20万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弯折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触控的金属网格触控层(1),所述金属网格触控层(1)包括基材层(11)和设置在基材层(11)上的金属网格层(12),所述金属网格触控层(1)侧边设有多条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其中,沿多条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的走线方向设有弯折区(5),在所述弯折区(5)中各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包括n条电极走线(21),n为大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沿多条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的走线方向设有若干支撑区(4)以及若干所述弯折区(5),所述支撑区(4)与所述弯折区(5)互相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区(4)为外部铰链的固定区,所述弯折区(5)为外部铰链的转动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条电极走线(21)并联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电极走线(21)为网状结构或实线结构或网状结构与实线结构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区(5)中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为由电极走线(21)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结构为菱形、六边形或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结构任意一条边线为波浪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走线(21)的两端设有过渡结构(3),所述电极走线(21)的两端经所述过渡结构(3)与所述弯折区(5)两端的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连接,所述过渡结构(3)为线宽渐变结构(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其宽度为20-30μm,所述电极走线(21)其宽度为1-3μm,各电极走线(21)之间的间距为1-6μm。

10.一种柔性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传感器、柔性屏和弯折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弯折支撑结构上,所述触控传感器设于所述柔性屏上,所述弯折支撑结构为折叠型支撑结构或卷轴型支撑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弯折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触控的金属网格触控层(1),所述金属网格触控层(1)包括基材层(11)和设置在基材层(11)上的金属网格层(12),所述金属网格触控层(1)侧边设有多条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其中,沿多条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的走线方向设有弯折区(5),在所述弯折区(5)中各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包括n条电极走线(21),n为大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沿多条所述边缘电极走线单元(2)的走线方向设有若干支撑区(4)以及若干所述弯折区(5),所述支撑区(4)与所述弯折区(5)互相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区(4)为外部铰链的固定区,所述弯折区(5)为外部铰链的转动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条电极走线(21)并联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电极走线(21)为网状结构或实线结构或网状结构与实线结构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冰强曹震宇黄腾纬江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