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和涂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和涂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503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和涂覆方法。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包括机箱,机箱的一侧面设有控制面板,机箱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吸气吹气装置、导管安装装置、固化装置和浸泡回收装置,导管安装装置包括金属载板、支架台和涂覆组件,吸气吹气装置包括通气装置、升降装置和防过吸装置,固化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机箱上的固化箱体,固化箱体内部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红外线发热灯管,固化箱体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散热装置。浸泡回收装置包括储液槽,储液槽设置在回收槽内。本申请中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有效解决了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的问题,并降低了内腔涂覆后被涂层液堵塞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和涂覆方法


技术介绍

1、医用导管是一种可插入人体管道、体腔和血管中的空心导管,根据患者治疗的实际需要,医用导管的表面或内腔会被赋予抗菌、疏水、亲水、耐摩擦、抗腐蚀等不同的功能性,而这种功能性主要通过医疗涂层来实现。

2、目前,用于医用导管的涂覆方法主要为浸涂法。浸涂法是将导管浸没于载体聚合物和药物混合的涂层液中,使导管上吸附有聚合物载体与药物,干燥后即可得到功能性导管。中国专利cn202121858443.6利用安装有浸泡桶、紫外线灯、滚筒的竖筒,通过将导管放入浸泡桶中进行涂覆实现导管的亲水性,并利用滚筒将导管移动到紫外线灯处进行固化,具有操作简单、涂层可快速固化的优点,但此技术方案仅实现对导管表面的涂覆,没有解决表面、内腔双涂覆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2223254977.5利用涂液部与注入部结合,实现导管内腔的涂覆,降低内腔被堵塞的可能性,但此技术方案未涉及到导管表面的涂覆,且内腔涂覆依靠人工操作,大大影响涂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和涂覆方法。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一侧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机箱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吸气吹气装置、导管安装装置、固化装置和浸泡回收装置,所述导管安装装置包括金属载板、支架台和涂覆组件,所述支架台包括固定组件a和支撑杆,所述固定组件a与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上表面安装有金属载板;所述金属载板上端与防过吸装置相连接,所述金属载板下端与涂覆组件相连接;

4、所述吸气吹气装置包括通气装置、升降装置和防过吸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通过第一连接板上的通孔与第二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通气装置上设有的通气筒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固定组件b相连接;

5、所述固化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机箱上的固化箱体,所述固化箱体内部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红外线发热灯管,所述固化箱体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散热装置;

6、所述浸泡回收装置包括储液槽,所述储液槽设置在回收槽内,所述回收槽底部设有液体回收开关。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载板上设有孔洞,且所述孔洞内表面为螺纹结构,所述孔洞的上半部分包裹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螺栓的下端,所述孔洞的下半部分包裹固定连接有涂覆组件上设有的通液架的上端,所述防过吸装置下端的直形管穿过螺栓被包裹固定在孔洞的上半部分,且所述螺栓的下端与通液架上端的直形管相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过吸装置为不规则形状,且所述防过吸装置两端的直径均小于中间部位的直径;所述防过吸装置上端为磨口的喇叭状的空心圆柱体,所述防过吸装置中间部位为球形或椭圆形,所述防过吸装置下端为直形管。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机箱上一侧面居中位置的基板,所述基板上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中间凹槽部位上设有丝杠,所述丝杠顶端与升降电机相连接;所述导向块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与丝杆相连接;所述限位杆上至少设有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第三定位点,且所述第一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分别位于限位杆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二定位点位于第一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的中间部位。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列排布且内部气体相通的通气筒,所述通气筒顶端连接有气泵和真空泵,所述通气筒下端的通气口与防过吸装置上端喇叭状的空心圆柱体形状相适配,且所述通气筒下端的通气口与防过吸装置上端喇叭状的空心圆柱体通过接口夹固定连接;所述防过吸装置下端的直形管穿过螺栓固定在孔洞内部的密封圈上。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安装装置上的涂覆组件包括通液架和钢针,所述通液架的下端与钢针螺纹连接;所述涂覆组件和钢针组成的内部通道为中空腔体。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a和固定组件b均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固定组件a和固定组件b通过固定组件a顶端对立位置均匀设有的通孔a、固定组件b底端对立位置均匀设有的通孔b、销钉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载板靠近涂覆组件的一侧面设有纵深沟槽,所述纵深沟槽与支撑杆相配合连接。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块远离升降装置的一侧上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导向块的一侧上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上设有固定通气筒的卡扣,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的中间部位设有用于固定组件b通过的通孔,所述固定组件b与第二连接板螺栓连接。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筒上设有活动开关,所述活动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气体能够从通气筒中穿过,从而对与通气筒相通的医用导管进行涂覆;所述活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气体不能从通气筒内流通。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收槽底部内侧面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储液槽位置的支撑架;所述储液槽底部设有两个与支撑架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储液槽的侧面带有刻度。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过吸装置、储液槽、回收槽、支撑架均为玻璃材质,所述固化箱体为金属材质,所述固化箱体的内部中空,且所述固化箱体内部的红外线发热灯管至少含有一组灯管,所述灯管呈直管型或球型。

17、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的涂覆方法:

18、s1涂覆准备:

19、将储液槽安装在回收槽底部内侧面设有的两个支撑架上,关闭回收槽侧面的液体回收开关,打开回收槽上端的顶盖,在储液槽内加入涂层液,安装上顶盖;将医用导管安装至涂覆组件的钢针上,所述涂覆组件固定在金属载板上,所述金属载板放置在与固定组件a相连接的支撑杆上;

20、预先将所述通气装置与导向块组装好,同时也需将固定组件b通过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导向块组装好,操纵升降装置使导向块移动至第一定位点,此时,将所述固定组件a与固定组件b组装好;

21、s2表面及内腔双涂覆:

22、操纵升降装置移动至第三定位点,使医用导管穿过回收槽的顶盖上的出入口浸入涂层液中,打开活动开关和真空泵,吸气1-10s至防过吸装置中有涂层液出现,关闭真空泵,在此条件下浸泡医用导管1-5min;

23、s3内腔清理:

24、操纵升降装置移动至第二定位点,使医用导管脱离液面,且医用导管底端处于储液槽和回收槽的顶盖的中间部位,打开气泵进行吹气2-10s后,关闭气泵和活动开关;操纵升降装置使医用导管移动至固化装置内进行固化1-3min,操纵升降装置至第一定位点,取下医用导管,即完成医用导管的涂覆操作。

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泵使用时的压强为0.05-0.2mpa、运行时间为1-10s,所述气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的一侧面设有控制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吸气吹气装置(4)、导管安装装置(3)、固化装置(5)和浸泡回收装置(6),所述导管安装装置(3)包括金属载板(7)、支架台(8)和涂覆组件(9),所述支架台(8)包括固定组件A(801)和支撑杆(803),所述固定组件A(801)与支撑杆(803)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803)上表面安装有金属载板(7);所述金属载板(7)上端与防过吸装置(12)相连接,所述金属载板(7)下端与涂覆组件(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载板(7)上设有孔洞(701),且所述孔洞(701)内表面为螺纹结构,所述孔洞(701)的上半部分包裹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螺栓(702)的下端,所述孔洞(701)的下半部分包裹固定连接有涂覆组件(9)上设有的通液架(901)的上端,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下端的直形管穿过螺栓(702)被包裹固定在孔洞(701)的上半部分,且所述螺栓(702)的下端与通液架(901)上端的直形管相连接处设有密封圈(7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为不规则形状,且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两端的直径均小于中间部位的直径;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上端为磨口的喇叭状的空心圆柱体,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中间部位为球形或椭圆形,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下端为直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1)包括设置于机箱(1)上一侧面居中位置的基板(1101),所述基板(1101)上安装有限位杆(1103),所述限位杆(1103)的中间凹槽部位上设有丝杠(1104),所述丝杠(1104)顶端与升降电机(1102)相连接;所述导向块(1105)远离第一连接板(1111)的一侧与丝杆(1104)相连接;所述限位杆(1103)上至少设有第一定位点(1107)、第二定位点(1108)、第三定位点(1109),且所述第一定位点(1107)和第三定位点(1109)分别位于限位杆(1103)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二定位点(1108)位于第一定位点(1107)和第三定位点(1109)的中间部位;所述通气装置(10)包括至少两个并列排布且内部气体相通的通气筒(1001),所述通气筒(1001)顶端连接有气泵(1004)和真空泵(1005),所述通气筒(1001)下端的通气口与防过吸装置(12)上端喇叭状的空心圆柱体形状相适配,且所述通气筒(1001)下端的通气口与防过吸装置(12)上端喇叭状的空心圆柱体通过接口夹(1003)固定连接;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下端的直形管穿过螺栓(702)固定在孔洞(701)内部的密封圈(703)上;所述涂覆组件(9)包括通液架(901)和钢针(9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安装装置(3)上的涂覆组件(9)包括通液架(901)和钢针(902),所述通液架(901)的下端与钢针(902)螺纹连接;所述涂覆组件(9)和钢针(902)组成的内部通道为中空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A(801)和固定组件B(1106)均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固定组件A(801)和固定组件B(1106)通过固定组件A(801)顶端对立位置均匀设有的通孔A(802)、固定组件B(1106)底端对立位置均匀设有的通孔B(1110)、销钉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载板(7)靠近涂覆组件(9)的一侧面设有纵深沟槽(704),所述纵深沟槽(704)与支撑杆(803)相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1105)远离升降装置(11)的一侧上设有第一连接板(1111),所述第一连接板(1111)远离导向块(1105)的一侧上设有第二连接板(1112),所述第二连接板(1112)远离第一连接板(1111)的一端上设有固定通气筒(1001)的卡扣,所述第二连接板(1112)靠近第一连接板(1111)的一端的中间部位设有用于固定组件B(1106)通过的通孔,所述固定组件B(1106)与第二连接板(1112)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筒(1001)上设有活动开关(1002),所述活动开关(1002)处于打开状态时,气体能够从通气筒(1001)中穿过,从而对与通气筒(1001)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的一侧面设有控制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吸气吹气装置(4)、导管安装装置(3)、固化装置(5)和浸泡回收装置(6),所述导管安装装置(3)包括金属载板(7)、支架台(8)和涂覆组件(9),所述支架台(8)包括固定组件a(801)和支撑杆(803),所述固定组件a(801)与支撑杆(803)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803)上表面安装有金属载板(7);所述金属载板(7)上端与防过吸装置(12)相连接,所述金属载板(7)下端与涂覆组件(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载板(7)上设有孔洞(701),且所述孔洞(701)内表面为螺纹结构,所述孔洞(701)的上半部分包裹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螺栓(702)的下端,所述孔洞(701)的下半部分包裹固定连接有涂覆组件(9)上设有的通液架(901)的上端,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下端的直形管穿过螺栓(702)被包裹固定在孔洞(701)的上半部分,且所述螺栓(702)的下端与通液架(901)上端的直形管相连接处设有密封圈(7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为不规则形状,且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两端的直径均小于中间部位的直径;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上端为磨口的喇叭状的空心圆柱体,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中间部位为球形或椭圆形,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下端为直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1)包括设置于机箱(1)上一侧面居中位置的基板(1101),所述基板(1101)上安装有限位杆(1103),所述限位杆(1103)的中间凹槽部位上设有丝杠(1104),所述丝杠(1104)顶端与升降电机(1102)相连接;所述导向块(1105)远离第一连接板(1111)的一侧与丝杆(1104)相连接;所述限位杆(1103)上至少设有第一定位点(1107)、第二定位点(1108)、第三定位点(1109),且所述第一定位点(1107)和第三定位点(1109)分别位于限位杆(1103)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二定位点(1108)位于第一定位点(1107)和第三定位点(1109)的中间部位;所述通气装置(10)包括至少两个并列排布且内部气体相通的通气筒(1001),所述通气筒(1001)顶端连接有气泵(1004)和真空泵(1005),所述通气筒(1001)下端的通气口与防过吸装置(12)上端喇叭状的空心圆柱体形状相适配,且所述通气筒(1001)下端的通气口与防过吸装置(12)上端喇叭状的空心圆柱体通过接口夹(1003)固定连接;所述防过吸装置(12)下端的直形管穿过螺栓(702)固定在孔洞(701)内部的密封圈(703)上;所述涂覆组件(9)包括通液架(901)和钢针(9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安装装置(3)上的涂覆组件(9)包括通液架(901)和钢针(902),所述通液架(901)的下端与钢针(902)螺纹连接;所述涂覆组件(9)和钢针(902)组成的内部通道为中空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表面及内腔双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a(801)和固定组件b(1106)均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固定组件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营买雪媛李菲王超明夏凯丽程杰杨亚杰刘江波都雪凌杨号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驼人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