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井开采,具体涉及油井间歇式液压动力系统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常用的油井生产采油工艺技术分为两种,其一为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技术,其二为无杆泵采油技术,其本质是通过油井井下泵及地面动力装置的配合下将地层中的原油进行举升生产。
2、对此需要说明的是:当油井开采达到中后期后,传统的采油技术及抽油设备已难以满足开采要求,如: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技术存在系统效率低、匹配功率大、能量浪费大、生产成本高、杆管偏磨严重、检泵周期短等问题,而对无杆泵采油技术来说,因井下环境复杂性增加,如斜井、丛式井、小井眼、深井、低渗透边远小区块油井在大量增加,从而存在井下机组机构复杂、机组设备加工精度要求高、管柱下入困难、动力液消耗量增大、与之配套的地面动力装置流程更加复杂、易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油井间歇式液压动力系统及工作方法,针对油井开采中后期,因为井下环境复杂性增加,常规的采油技术和抽油设备难以满足开采要求,具体表现为:抽油机械设备组存在动力浪费的低效率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油井间歇式液压动力系统及工作方法,包括水位组件、油位组件、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和集成控制器,所述水位组件和油位组件分别与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之间相匹配,所述油位组件中包括液压油罐、换向组件、蓄能组件和一级液压柱塞泵,所述水位组件中包括水罐和二级液压柱塞泵,所述液压油罐和水罐上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3、所述集成控制器中设置
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水管上沿二级液压柱塞泵的两端位置分别安装有二级过滤器和四级单向阀,所述进油管沿一级液压柱塞泵的两端位置上分别安装有一级过滤器、一级单向阀,所述回水管路、一级回油管路上分别安装有二级安全阀、一级安全阀。
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管对应换向组件的位置上安装有缓冲组件,且油位组件中还包括有对应换向组件的变频电机和凸轮导向结构,所述蓄能组件安装在进油管中对应换向组件和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的中间位置上,且所述进油管中对应换向组件和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的中间位置上安装有三级单向阀。
6、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级回油管路分别连接在换向组件和液压油罐之间,且二级回油管路上安装有二级单向阀。
7、在运行过程包括增压状态和泄压状态,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8、增压状态:液压油罐内设置有抗磨液压油,抗磨液压油经过一级过滤器的过滤,通过一级液压柱塞泵内部组件的增压经过进油管到达换向组件通道,换向组件导通与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之间的通道,对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增压,使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内部活塞件进行直线移动,推动井下连续油管内的水增压,继而为井下气胶囊蓄能式井下抽油泵提供动力;
9、泄压状态:在增压状态的基础上,变频电机带动换向组件工作,改变进油管、一级回油管路、二级回油管路的连通状态,一级液压柱塞泵增压的液压油就会通过换向组件返回至液压油罐内,换向组件联通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与液压油罐,井内压力推动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内部活塞件反推抗磨液压油至液压油罐内。
10、本专利技术具备下述有益效果:
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油井间歇式液压动力系统及工作方法,是通过集成控制器与水位组件、油位组件的配合实现间歇式压力供给,具体是以液压柱塞泵、换向组件和蓄能组件进行组合设置,进一步形成对应的进油管、补水管等管路结构,利用井下水与液压油在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内部所形成的压力差,且通过压力差控制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内部活塞件的直线移动方式,安全保护措施极大地延长了整个系统的寿命。与气胶囊蓄能式井下抽油泵相互配合解决了斜井、定向井油管杆偏磨检泵周期短的问题,稳定性及节能性大大提高,与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技术、无杆泵采油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提高整体组件寿命,油液分离,独立系统,安全性高等优点,配合气胶囊蓄能式井下抽油泵使用,泵冲次地面调节方便、简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油井间歇式液压动力系统,包括水位组件、油位组件、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18)和集成控制器(19),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组件和油位组件分别与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18)之间相匹配,所述油位组件中包括液压油罐(1)、换向组件(9)、蓄能组件(11)和一级液压柱塞泵(3),所述水位组件中包括水罐(13)和二级液压柱塞泵(15),所述液压油罐(1)和水罐(13)上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间歇式液压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对应换向组件(9)的位置上安装有缓冲组件(6),且油位组件中还包括有对应换向组件(9)的变频电机(7)和凸轮导向结构(8),所述蓄能组件(11)安装在进油管中对应换向组件(9)和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18)的中间位置上,且所述进油管中对应换向组件(9)和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18)的中间位置上安装有三级单向阀(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井间歇式液压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回油管路分别连接在换向组件(9)和液压油罐(1)之间,且二级回油管路上安装有二级单向阀(10)。
4.油井间歇式液压动力系
...【技术特征摘要】
1.油井间歇式液压动力系统,包括水位组件、油位组件、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18)和集成控制器(19),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组件和油位组件分别与长行程油液转换组件(18)之间相匹配,所述油位组件中包括液压油罐(1)、换向组件(9)、蓄能组件(11)和一级液压柱塞泵(3),所述水位组件中包括水罐(13)和二级液压柱塞泵(15),所述液压油罐(1)和水罐(13)上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间歇式液压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对应换向组件(9)的位置上安装有缓冲组件(6),且油位组件中还包括有对应换向组件(9)的变频电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腾飞,刘国滨,王威,焦青青,罗卫,赵飞飞,张行艇,缪江江,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福利德石油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