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4576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装置,涉及除尘环保相关技术领域,包括箱体以及在箱体内沿竖向依次布置多排支撑骨架,每排包括多个横向上布置的支撑骨架,每个支撑骨架上均套设有滤袋,在过滤带粉尘的气体过程中,气体穿过滤袋进入内部并将粉尘留于滤袋外表面,被过滤后的气体从滤袋的端部排出,还包括气仓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气仓与设于箱体外部的风机通过波纹管连接,所述气仓的覆盖面积大于每一排滤袋所占面积,所述气仓基于第一驱动件的动力沿竖向向下依次对部分滤袋进行喷气清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环保相关,具体的说是一种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1、公知的,除尘设备,是指把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设备,其中除尘设备中的最主要的部分为过滤元件,气体能够通过过滤元件,将粉尘分离出来。

2、除尘设备种类较多,袋式除尘器便是其中一种,袋式除尘器为利用滤袋进行过滤除尘的技术,其工作时,气体由滤袋外到内部,粉尘在滤袋外表面气体由滤袋内到外部,粉尘在滤袋内表面;袋式除尘器的主要组成:由上部箱体、中部箱体、过滤系统、下部箱体、清灰系统和排灰机构等部分组成。

3、上部箱体通入带有粉尘的气体,气体进入中部箱体,过滤系统设于中部箱体内,带粉尘的气体通过过滤系统,粉尘被过滤,干净气体排出,在过滤系统内过滤下来的粉尘达到一定量,或者定期的对滤袋进行清灰处理,即使用清灰系统对过滤系统进行清灰处理,清理下来的粉尘落入下部箱体被收集,并有排灰机构排出下部箱体。

4、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清灰系统在对滤袋进行清灰作业时,清灰气体进入滤袋内部,利用压差将滤袋外表面过滤下来的粉尘吹离,此过程中,清灰系统采用全部覆盖的方式,对所有滤袋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装置,包括箱体以及在箱体内沿竖向依次布置多排支撑骨架,每排包括多个横向上布置的支撑骨架,每个支撑骨架上均套设有滤袋,在过滤带粉尘的气体过程中,气体穿过滤袋进入内部并将粉尘留于滤袋外表面,被过滤后的气体从滤袋的端部排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仓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气仓与设于箱体外部的风机通过波纹管连接,所述气仓的覆盖面积大于每一排滤袋所占面积,所述气仓基于第一驱动件的动力沿竖向向下依次对部分滤袋进行喷气清灰;在对滤袋进行喷气清灰时,从喷嘴喷出的气体存在压力的起伏变化,所述滤袋基于气体的压力变化进行胀缩变化,所述箱体上与滤袋两端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框和第二限位框,第一限位框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装置,包括箱体以及在箱体内沿竖向依次布置多排支撑骨架,每排包括多个横向上布置的支撑骨架,每个支撑骨架上均套设有滤袋,在过滤带粉尘的气体过程中,气体穿过滤袋进入内部并将粉尘留于滤袋外表面,被过滤后的气体从滤袋的端部排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仓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气仓与设于箱体外部的风机通过波纹管连接,所述气仓的覆盖面积大于每一排滤袋所占面积,所述气仓基于第一驱动件的动力沿竖向向下依次对部分滤袋进行喷气清灰;在对滤袋进行喷气清灰时,从喷嘴喷出的气体存在压力的起伏变化,所述滤袋基于气体的压力变化进行胀缩变化,所述箱体上与滤袋两端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框和第二限位框,第一限位框靠近气仓,箱体上设有干净空气集中腔,第二限位框靠近集中腔,支撑骨架插设于第一限位框与第二限位框之间;第一限位框与滤袋的一端插接,第二限位框与滤袋的另一端插接,在滤袋胀缩过程中,滤袋的端部不与箱体内的过滤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为矩形结构,套设于支撑骨架上的滤袋呈扁平状,滤袋的厚度方向与横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有预分离腔,所述预分离腔内设有扰流板,带有粉尘的气体经过预分离腔时,受扰流板扰流作用,比重大的粉尘被从气体中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袋的长度为2-3米;所述滤袋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兵陈华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碧砂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