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冷却系统以及热电联产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453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凝汽器冷却系统以及热电联产机组,该凝汽器冷却系统包括凝汽器、热网循环水路和间冷循环水路,凝汽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独立且均连通于汽轮机的低压缸;第一腔室被配置为能够选择性地与间冷循环水路和热网循环水路中任一个连通,以使第一腔室内乏汽与间冷循环水路和热网循环水路中任一个换热连接;第二腔室被配置为能够与间冷循环水路连通,以使第一腔室内的乏汽与间冷循环水路换热连接,进而将乏汽中的热量吸收入间冷循环水路。该凝汽器冷却系统能实现两种方式的供热,且在两者供热方式在线切换时,保证间冷循环水水质合格,确保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联产,尤其涉及一种凝汽器冷却系统以及热电联产机组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集中供热面积快速增长,热电联产机组以其清洁能源供热形式作为联合生产热能和电能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现有技术中,热电联产机组同时具有高背压和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方式,即两者联合的供热方式。

2、目前,热电联产机组处于高背压供热方式时,热网循环水回水需进入凝汽器吸热,将凝汽器成为供热系统的第一级热网加热器,利用凝汽器乏汽加热热网循环水,减少冷源损失,此方式下机组背压不易控制同时易造成间接空冷扇区受冻。

3、然而,热电联产机组处于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方式时,将中低压连通阀关闭,保留少量低压缸冷却蒸汽,增加中压缸排汽量用于供热系统加热,此方式下机组背压降低,进入凝汽器热量较少,易造成间接空冷扇区受冻。

4、并且,当机组高背压供热方式和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方式在线切换时,会造成热网循环水与间冷循环水相互串水,导致间冷循环水路扇区水质恶化腐蚀换热管束,影响机组安全运行。

5、因此,亟需一种凝汽器冷却系统以及热电联产机组,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凝汽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热电联产机组内汽轮机的换热,所述凝汽器冷却系统包括凝汽器(1)、热网循环水路(101)和间冷循环水路(102),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汽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12)包括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凝汽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回水口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循环水口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进水...

【技术特征摘要】

1.凝汽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热电联产机组内汽轮机的换热,所述凝汽器冷却系统包括凝汽器(1)、热网循环水路(101)和间冷循环水路(102),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汽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12)包括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凝汽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回水口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循环水口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进水口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三进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管路、以及所述第三出口和所述进水口之间的管路均设有控制阀(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密封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被配置为能打开以将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液体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凝汽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冷循环水路(102)包括间冷塔(2),所述间冷塔(2)具有进水管路,所述间冷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银伟刘洋姚小彦霍兵王哲赵玉阳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