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舷外机驱动轴及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4511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舷外机驱动轴及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驱动轴的外周壁面上设有螺旋油槽且内设有与螺旋油槽连通的上油孔。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包括上述驱动轴。驱动轴上的上油孔实施为第二上油孔,润滑结构包括螺旋油槽及第一上油孔、第二上油孔和第一回油孔,螺旋油槽还与第一上油孔及第一回油孔连通。两个上油孔,可以提供更大的油液流量,以保证上轴承良好的润滑的机油循环。解决了套管长期浸泡在机油中导致变形失效的安全风险,提升了使用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动力,具体涉及一种舷外机驱动轴及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1、舷外机水下齿轮箱结构内部都是由机油填充,但是油液需不停流动才能起到更好的润滑效果和冷却,否则可能会有局部高温导致润滑系统失效(尤其是驱动轴处上轴承)。

2、常用的舷外机水下齿轮箱中润滑上轴承都依靠安装在水下壳体中的带着螺旋油槽的尼龙套管(结构如图2所示,尼龙套管3’内壁开有螺旋油槽31’且尼龙套管3’的侧壁上还设有与螺旋油槽31’连通的入油孔32’)。如图1所示,驱动轴2’从水下壳体1’中的轴孔(未示出)穿过,套管3’和驱动轴2’间隙配合且间隙中的油液随着驱动轴2’的不停转动不停地往上流动(如图1中实心箭头所示),从而对驱动轴2’上部的轴承5’进行润滑和整个内部的油液循环。上下壳体1’上对应轴承5’处开有回油孔7’且对应滚针轴承6’处开有上油孔6’。这种结构的润滑结构中,尼龙套管3’浸泡在机油里,由于受到长时间浸泡和机油工作温度的影响,可能引起变形而导致失效。而且如图1所示,上油位置只能从水下壳体1’上开有的上油孔6’进入,油液流量较小,润滑效果和油液循环均较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舷外机驱动轴及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舷外机驱动轴及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舷外机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安装于所述舷外机的水下壳体内,所述驱动轴安装时的下端设有滚针轴承且上端设有上轴承,所述驱动轴的外周壁面上设有沿其径向凹陷的并沿其轴向螺旋延伸的螺旋油槽且所述驱动轴内设有由其下端面沿其轴向延伸的并与所述螺旋油槽连通的上油孔。

4、优选地,所述上油孔包括沿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油孔和沿所述驱动轴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径向油孔,所述轴向油孔和径向油孔相交且连通,所述径向油孔与所螺旋油槽连通。

5、优选地,所述径向油孔和轴向油孔垂直设置。

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舷外机水下齿轮箱润滑结构,所述的舷外机包括水下壳体,所述水下壳体内设有供驱动轴安装的安装孔,所述水下壳体上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开有第一上油孔且所述水下壳体上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一回油孔,所述驱动轴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的所述上油孔实施为第二上油孔,所述的润滑结构包括所述螺旋油槽及所述第一上油孔、第二上油孔和第一回油孔,所述螺旋油槽还与所述第一上油孔及第一回油孔连通。

7、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油孔包括沿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油孔和沿所述驱动轴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径向油孔,所述轴向油孔和径向油孔相交且连通,所述径向油孔与所螺旋油槽连通。

8、优选地,所述径向油孔和轴向油孔垂直设置。

9、优选地,所述螺旋油槽由安装所述滚针轴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所述上轴承的一端。

10、优选地,所述水下壳体内还设有回油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第一回油孔连通,在所述回油腔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上油孔连通的第二回油孔。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回油孔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成夹角设置。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回油孔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成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回油孔的出口朝向所述回油腔一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14、本技术的一种舷外机驱动轴及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省却了尼龙套管,直接在驱动轴的外周壁上开设螺旋油槽,同时在驱动轴内由底端面向螺旋油槽的入口处开设一个上油孔,两个上油孔,可以提供更大的油液流量,以保证上轴承良好的润滑的机油循环。驱动轴与水下壳体的安装孔的内壁之间仅具有细微的间隙,上油压力得到提升,进油效率得到提升。省却了尼龙套管,解决了套管长期浸泡在机油中导致变形失效的安全风险,提升了使用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舷外机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安装于所述舷外机的水下壳体内,所述驱动轴安装时的下端设有滚针轴承且上端设有上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壁面上设有沿其径向凹陷的并沿其轴向螺旋延伸的螺旋油槽且所述驱动轴内设有由其下端面沿其轴向延伸的并与所述螺旋油槽连通的上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舷外机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孔包括沿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油孔和沿所述驱动轴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径向油孔,所述轴向油孔和径向油孔相交且连通,所述径向油孔与所螺旋油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舷外机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油孔和轴向油孔垂直设置。

4.一种舷外机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所述的舷外机包括水下壳体,所述水下壳体内设有供驱动轴安装的安装孔,所述水下壳体上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开有第一上油孔且所述水下壳体上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一回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为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的所述上油孔实施为第二上油孔,所述的润滑结构包括所述螺旋油槽及所述第一上油孔、第二上油孔和第一回油孔,所述螺旋油槽还与所述第一上油孔及第一回油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舷外机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油孔包括沿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油孔和沿所述驱动轴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径向油孔,所述轴向油孔和径向油孔相交且连通,所述径向油孔与所螺旋油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舷外机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油孔和轴向油孔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舷外机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油槽由安装所述滚针轴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所述上轴承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舷外机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壳体内还设有回油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第一回油孔连通,在所述回油腔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上油孔连通的第二回油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舷外机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油孔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成夹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舷外机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孔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成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回油孔的出口朝向所述回油腔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舷外机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安装于所述舷外机的水下壳体内,所述驱动轴安装时的下端设有滚针轴承且上端设有上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壁面上设有沿其径向凹陷的并沿其轴向螺旋延伸的螺旋油槽且所述驱动轴内设有由其下端面沿其轴向延伸的并与所述螺旋油槽连通的上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舷外机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孔包括沿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油孔和沿所述驱动轴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径向油孔,所述轴向油孔和径向油孔相交且连通,所述径向油孔与所螺旋油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舷外机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油孔和轴向油孔垂直设置。

4.一种舷外机水下齿轮箱上轴承润滑结构,所述的舷外机包括水下壳体,所述水下壳体内设有供驱动轴安装的安装孔,所述水下壳体上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开有第一上油孔且所述水下壳体上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一回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为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的所述上油孔实施为第二上油孔,所述的润滑结构包括所述螺旋油槽及所述第一上油孔、第二上油孔和第一回油孔,所述螺旋油槽还与所述第一上油孔及第一回油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涛杨慧李浩荡吴坤洋郎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百胜动力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