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将光作用于眼部可实现多种视觉康复目的,例如特定波长的红光照射眼部可实现近视治疗,亦或者通过光线引导用户进行双眼合像可促进弱视眼视力的恢复,等等。
2、在上述等多种视觉康复的相关设备使用中我们发现,现有技术为了确保仪器的使用安全性和身份可识别性,多采用虹膜识别方案,其通过虹膜传感器对虹膜区域包含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进行识别,但该技术需要成本更为昂贵的传感器以及高复杂计算的支持,设备成本、算法复杂度以及由于算法复杂带来的识别时效性均存在一定问题;重点是,对于小型化的设备来说,采用此类传感器需要在壳体内有限的空间中独立提供装配空间,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结构设计的难度,即很难在小型化设计的设备中再预留此类虹膜传感器的装配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在不需要改变原有元器件的数量和位置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以降低成本,节约能源,适用于小型化的设备。
2、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光路通道;
4、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光源发射的光被引导后可通过所述光路通道至少部分地进入至用户眼部;
5、图像采集部件,所述图像采集部件的光路路径可经过所述光路通道以采集用户眼部的图像信息;
6、控制系统,所述光源和图像采
7、其中,所述图像信息包括用户至少一只眼部的第一图像特征信息,和/或用户双眼的第二图像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图像特征信息包括虹膜尺寸信息,所述第二图像特征信息包括用户的双眼瞳距。
8、可选地,还包括补光件,所述补光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补光件发射的光可通过所述光路通道至少部分地进入至用户眼部。
9、可选地,所述补光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10、可选地,所述虹膜尺寸信息包括虹膜的外圆周尺寸。
11、可选地,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处于使用状态时靠近用户的一侧,以实现用户相对壳体的位置响应;所述接近传感器耦接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在接收所述位置响应的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部件和/或光源的执行动作。
12、可选地,还包括两个镜筒,所述光源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镜筒内。
13、可选地,所述图像采集部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镜筒内布置。
14、可选地,所述图像采集部件为红外摄像头。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包括:
16、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光路通道;
17、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激光光源发射的光被引导后可通过所述光路通道至少部分地进入至用户瞳孔,所述激光光源发射的光为波长630nm-700nm的红光;
18、图像采集部件,所述图像采集部件的光路路径可经过所述光路通道以采集用户眼部的图像信息;
19、控制系统,所述光源和图像采集部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图像采集部件采集的图像信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控制所述激光光源的输出;
20、其中,所述图像信息包括用户至少一只眼部的第一图像特征信息,和/或用户双眼的第二图像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图像特征信息包括虹膜尺寸信息,所述第二图像特征信息包括用户的双眼瞳距。
21、可选地,还包括补光件,所述补光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补光件发射的光可通过所述光路通道至少部分地进入至用户眼部。
22、可选地,所述补光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23、可选地,所述虹膜尺寸信息包括虹膜的外圆周尺寸。
24、可选地,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处于使用状态时靠近用户的一侧,以实现用户相对壳体的位置响应;所述接近传感器耦接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在接收所述位置响应的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部件和/或光源的执行动作。
25、可选地,还包括两个镜筒,所述光源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镜筒内。
26、可选地,所述图像采集部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镜筒内布置。
27、可选地,所述激光光源发射的光具有依次先后被引导至用户眼部的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所述第一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
28、可选地,所述激光光源发射的光为波长650nm的红光。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通过图像采集部件采集用户眼部的图像信息,控制系统根据获取到的信息,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在获取到的图像信息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匹配时,或在获取到的图像信息与用户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光源的运行状态。在不需要改变原有元器件的数量和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图像采集部件的复用以实现用户的身份识别,在不依赖高精度元器件的使用前提下,不仅能达到身份识别效果,同时还有效的降低设备成本,优化了内部结构设计空间,并可降低其使用能耗,适用于小型化的设备。
30、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光件,所述补光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补光件发射的光可通过所述光路通道至少部分地进入至用户眼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尺寸信息包括虹膜的外圆周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处于使用状态时靠近用户的一侧,以实现用户相对壳体的位置响应;所述接近传感器耦接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在接收所述位置响应的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部件和/或光源的执行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镜筒,所述光源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镜筒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部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部件为红外摄像头。
9.一种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光件,所述补光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补光件发射的光可通过所述光路通道至少部分地进入至用户眼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尺寸信息包括虹膜的外圆周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处于使用状态时靠近用户的一侧,以实现用户相对壳体的位置响应;所述接近传感器耦接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在接收所述位置响应的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部件和/或光源的执行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镜筒,所述光源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镜筒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部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镜筒内布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发射的光具有依次先后被引导至用户眼部的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所述第一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发射的光为波长650nm的红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光件,所述补光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补光件发射的光可通过所述光路通道至少部分地进入至用户眼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尺寸信息包括虹膜的外圆周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处于使用状态时靠近用户的一侧,以实现用户相对壳体的位置响应;所述接近传感器耦接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在接收所述位置响应的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部件和/或光源的执行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镜筒,所述光源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镜筒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部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镜筒内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部件为红外摄像头。
9.一种光作用于眼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作用于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伟,时国定,陈佩胡,薛程光,陆长生,田涛,张兆斌,贺银祺,
申请(专利权)人:大悦创新苏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