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循环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64098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自组装纳米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含氮杂环化合物与芳香酸反应形成共晶体,利用热诱导前驱体结晶法使粉末状共晶体和纳米材料于溶剂中自组装形成复合超分子纳米纤维。该复合超分子纳米纤维作为一类新的柔性自组装结构材料,其在成膜后可用于空气净化,且可通过便捷的溶解再结晶方式实现闭环回收和循环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还可以用作柔性基底或传统非织造材料替代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纤维膜材料的,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作为非织造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纤维膜凭借其可控的浸润性、良好的孔隙率以及优异的孔道连通性等优点在空气净化、油水分离、组织工程、药物释放等领域展现出可观的应用前景。目前纳米纤维膜主要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及其衍生工艺进行制备,该方法所必须的特殊设备,高电压带来的危险性,生产高密度纳米纤维时的低效率和不稳定性等本质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相关领域的推广应用。

2、近年来,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软性功能材料凭借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质获得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带有特殊官能团的小分子单体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氢键,主客体作用,范德华力,疏水作用,π-π堆积,静电作用等)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光照,ph值,温度,超声波等)于相应的溶剂中(水,有机溶剂,离子液体等)可以层级有序地自发组装成具有三维网络状纳米纤维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设计策略,可以在温和、环境友好的条件下高效定制一系列多功能超分子纳米纤维膜材料。非共价键赋予这些材料本征可逆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由直径为10-500纳米,长径比为大于6000小于等于10000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芳香酸-纳米材料超分子纳米纤维三维网络交叉而成,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孔径范围为0.01~25微米,其中,含氮杂环化合物、芳香酸和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45~49.95%) : (45~49.95%) : (0.1~10%)。

2.一种可循环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循环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含氮杂环化合物、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由直径为10-500纳米,长径比为大于6000小于等于10000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芳香酸-纳米材料超分子纳米纤维三维网络交叉而成,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孔径范围为0.01~25微米,其中,含氮杂环化合物、芳香酸和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45~49.95%) : (45~49.95%) : (0.1~10%)。

2.一种可循环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循环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含氮杂环化合物、芳香酸、有机溶剂之间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1~5%) :(0.1~5%) : (90~99.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循环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含氮杂环化合物为三聚氟氰、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三聚氯氰、三聚硫氰酸、三滤三聚氰胺、磷酸三聚氰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异喹啉、吡啶-3-甲酸、胸腺嘧啶、丙二酰脲中任一种;所述芳香酸为含有苯环的酸,如,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均苯三甲酸、邻苯三甲酸、连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5-硝基间苯二甲酸、3,4,5-三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肉桂酸、咖啡酸、丙磺舒、甲芬那酸、水杨酸、贝诺酯中任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丙酮、无水乙醇、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氯化碳中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循环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森杰袁丁孙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