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394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7
本技术涉及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包括两组固定底座、上方拱形框架、下方直框架、立柱、防眩板、钢绳、阻尼转轴。本装置在固定底座和立柱两侧处与桥身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上面与立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上端侧表面与上方拱形框架端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立柱的下端侧表面与下方直框架端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该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通过固定底座与弯道侧面通过螺栓连接,避免其对公路车道面积的占用,通过拱形框架提高结构稳定性,降低材料成本。将多个防眩板整合在一个框架内,避免了现今逐个安装防眩板时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逐个处理的消耗问题,减小了对基础设施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具体为一种拱形悬挂式防眩板


技术介绍

1、防眩板是在公路上安装在中央分隔带上的一种交通安全产品,其目的是解决对向车灯眩光。在对向车道分离的桥梁路段,一般缺少空间设立防眩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对向车道分离的桥梁路段缺少空间设立防眩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以便减少对向车道车辆灯光对驾驶员的影响。

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桥梁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包括两组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和立柱两侧处与桥身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上面与立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上端侧表面与上方拱形框架端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立柱的下端侧表面与下方直框架端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钢柱的上端与拱形框架的下表面连接,钢柱的下端与下方直框架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钢柱贯穿防眩板中部的圆孔,所述阻尼转轴与下方直框架的上表面连接,防眩板下端与阻尼转轴上部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上方拱形框架、下方直框架与立柱的连接结点为绑定或焊接。所述上方拱形框架、下方直框架与钢柱的连接结点为绑定。

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座的后部与桥梁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上方拱形框架,下方直框架与立柱的截面形状均为闭合箱型。

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1.该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通过固定底座与弯道侧面通过螺栓连接,避免其对公路车道面积的占用。

9、2.该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通过拱形框架提高结构稳定性,降低材料成本。

10、3.该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将多个防眩板整合在一个框架内,避免了现今逐个安装防眩板时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逐个处理的消耗问题,降低了安装成本,减小了对基础设施的损害。

11、4.该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通过阻尼转轴可手动调节防眩板的角度,最大限度遮挡远处灯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包括两组固定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7)和立柱(1)两侧处与桥身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7)的上面与立柱(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的上端侧表面与上方拱形框架(3)端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立柱(1)的下端侧表面与下方直框架(2)端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钢柱(6)的上端与拱形框架(3)的下表面连接,钢柱(6)的下端与下方直框架(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钢柱(6)贯穿防眩板(4)中部的圆孔,阻尼转轴(5)与下方直框架的上表面连接,防眩板(4)下端连接在阻尼转轴(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7)的后部与桥梁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拱形框架(3),下方直框架(2)与立柱(1)的截面形状均为闭合箱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道内侧悬挂式防眩板,包括两组固定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7)和立柱(1)两侧处与桥身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7)的上面与立柱(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的上端侧表面与上方拱形框架(3)端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立柱(1)的下端侧表面与下方直框架(2)端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钢柱(6)的上端与拱形框架(3)的下表面连接,钢柱(6)的下端与下方直框架(2)的上表面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朱奕仰代逍遥张迪郄霄燕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