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暖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块。
技术介绍
1、目前,房间的采暖方式有很多,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和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强,地暖式采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优点是:节约能源,室内温度均匀,温度自下而上形成合理的温度梯度使人感觉较舒适。传统的普通式地暖采用湿式法施工,地暖构造是:从结构面以上依次为保温层、地暖管、混土填充层、地面装饰层。这种结构的地暖存在如下缺陷:混凝土填充层厚度达70~80mm,升温比较慢,占用室内一定的层高、增加楼房载荷,而且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需搅拌水泥,产生粉尘、噪音,污染环境,维修起来也不方便。
2、针对湿式地暖工艺的不足,近些年出现了干式地暖,目前的干式地暖主要由地暖模块拼接而成,地暖模块一般包括均热层与隔热层,隔热层对应设有放置加热管的沟槽,安装时铺设好地暖模块,再在沟槽内铺设水管即可。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地暖模块安装时对施工工人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将地暖模块紧密的拼接在一起,而铺设水管时,由于在一些水管转角的位置需要施力使水管弯曲,此安装过程中很容易推动部分的地暖模块使其发生小位移,部分地暖模块之间的缝隙会产生地暖层局部不平整的问题,后续在上方铺设木地板或其他地面装饰层也容易因为平整度未能统一而影响后续使用,出现产生声响以及其他易碎裂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块。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块,包括下模板(1)和上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3)设置在下模板(1)的顶部,下模板(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供地暖管道穿插固定的凹槽(5),下模板(1)的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第一连接槽(4),第一连接槽(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相邻下模板(1)进行辅助限位固定的固定单体,所述固定单体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槽(4)内部的安装板(6),下模板(1)的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4)相连通的第三连接槽(11),安装板(6)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三连接槽(11)相适配的固定爪(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圆槽(9),上模板(3)的底部安装有多个与圆槽(9)相适配的插杆(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第二连接槽(10),多个第二连接槽(10)的内部均插装有连接杆(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爪(7)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7),空腔(17)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辅助限位板(13),辅助限位板(13)与空腔(17)之间通过弹性件(18)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的居中位置螺纹安装有螺杆(16),螺杆(16)的底端安装有压板(14),压板(14)的底部粘接有软垫(15),螺杆(16)的顶端开设有六边形的安装槽(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块,包括下模板(1)和上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3)设置在下模板(1)的顶部,下模板(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供地暖管道穿插固定的凹槽(5),下模板(1)的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第一连接槽(4),第一连接槽(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相邻下模板(1)进行辅助限位固定的固定单体,所述固定单体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槽(4)内部的安装板(6),下模板(1)的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4)相连通的第三连接槽(11),安装板(6)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三连接槽(11)相适配的固定爪(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圆槽(9),上模板(3)的底部安装有多个与圆槽(9)相适配的插杆(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暖管道铺设用夹持排列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林,尹洋,陈贺,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鹏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