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浓废水处理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使得水资源更加紧张,而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氮排放标准,因此,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脱氮技术已成为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生物处理法与物化处理法相比具有处理费用低,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生物处理法至今已成为污水二、三级处理的主要手段。氮元素可在相应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各种氧化态和化学形式,因此在污水生物脱氮处理中衍生了大量组合工艺,而厌氧氨氧化过程是目前最捷径的生物脱氮过程。
2、现有在工业领域及市政污泥领域中有所应用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污泥反应区中仅有颗粒状污泥,但因为餐厨及厨余沼液废水中电导率及有机物浓度远高于现有运行案例,很难形成仅有颗粒污泥的环境来实现氨氮的去除,同时现有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多为盘式曝气,由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高度较高,底部的厌氧利用率低,另外现有厌氧氨氧反应器内污水的上升流速大多为一个定值,无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进水罐(1)、出水分配立管(2)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三相分离器(4)和污泥反应区(5),所述三相分离器顶部设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处设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贯穿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顶部与出水分配立管连通,所述出水分配立管底部设有密实微生物出水口(6)和松散微生物出水口(7),所述密实微生物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循环进水罐的第一进水口相连,所述松散微生物出水口通过两通接口分别与循环进水罐的第二进水口和后端处理单元管道连通,所述循环进水罐的出水口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下端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进水罐(1)、出水分配立管(2)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三相分离器(4)和污泥反应区(5),所述三相分离器顶部设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处设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贯穿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顶部与出水分配立管连通,所述出水分配立管底部设有密实微生物出水口(6)和松散微生物出水口(7),所述密实微生物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循环进水罐的第一进水口相连,所述松散微生物出水口通过两通接口分别与循环进水罐的第二进水口和后端处理单元管道连通,所述循环进水罐的出水口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下端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9)相连,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泵(10),同时所述循环进水罐用于接收和储存前端来水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还包括污泥泵(11)和罗茨鼓风机(12),所述污泥泵通过管道连通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并向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接种污泥或将多余的污泥排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所述罗茨鼓风机连接有曝气主管(13),所述曝气主管贯穿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顶部直至深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底部,且所述曝气主管位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底部的部分设有多根均匀排布于反应器内底部的epdm材质的微孔曝气支管(14),所述进水管由一根主管平均分配成若干根位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的布水管(15)实现反应器内的均匀布水,所述布水管位于微孔曝气支管上方,同时污泥反应区位于布水管和微孔曝气支管的上部空间,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壁固定有填料支架(16),所述污泥反应区内的微生物填料设于所述填料支架上,且所述微生物填料为复合菌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群为同时富集颗粒状及絮状厌氧氨氧化菌群,所述厌氧氨氧化菌群主要由外层的亚硝化细菌和内层的厌氧氨氧化细菌组成,同时所述厌氧氨氧化菌群直径在0.2~2mm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政,戴魁,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威水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