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
技术介绍
1、呼吸衰竭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肺的通气功能或者换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影响肺和外界气体的有效交换,导致人体缺氧或者缺氧伴有二氧化碳滞留,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而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
2、传统的医用呼吸机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监测和控制呼吸的,虽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但是价格较为昂贵不能实现大规模批量使用,而一些家用呼吸机虽然能够辅助呼吸但是其功能也仅仅就是主动供氧和换气,一般供气量和供气频率相对固定,但是由于患者身体状态在不同时刻可能存在不同的变化,传统的家用呼吸机不能够根据患者实际呼吸情况,灵活调节充气量和充气频率,不能较好的辅助身体状态不稳定的人员进行充分呼吸,进而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包括底盘,还包括:设置于底盘上的机箱,机箱两侧分别固定连接过滤箱和净化箱,所
4、设置于机箱内的辅助机构,包括设置于机箱内的安装框,安装框上方两侧设置检测筒和泵气筒,检测筒和泵气筒上方分别设置呼气管和吸气管,呼气管和吸气管均与面罩连接,所述检测筒内设置活塞组件,所述泵气筒底壁滑动贯穿设置活塞柱,活塞柱内开设分流槽,所述活塞柱顶端固定套设支撑块,支撑块两侧分别设置调气组件,调气组件与活塞柱之间设置通气管,通气管与分流槽连通,所述检测筒与泵气筒之间设置阀门箱,阀门箱与检测筒连通,所述阀门箱内设置阀门组件,阀门组件上方的阀门箱上设置供气泵,所述阀门箱底部分别设置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一端与活塞柱连通,所述阀门箱下方的检测筒侧壁固定连接套筒,套筒与第二导气管连通,所述套筒内一端转动连接转动筒,转动筒一侧设置驱动组件,所述转动筒外壁上设置调频组件,所述安装框底部两侧设置安装杆,安装杆一侧设置传动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和活塞柱均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调频组件与活塞柱一侧的传动组件连接。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机箱顶部两侧的定位板,定位板上滑动贯穿连接夹持柱,夹持柱一端套设弹性件,夹持柱端部固定连接承载块。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净化箱下方的控制箱,所述过滤箱下方设置空气调节箱,空气调节箱与控制箱连接,所述空气调节箱与过滤箱之间设置传输管。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滑动贯穿设置于检测筒底壁的活塞杆,活塞杆顶部固定连接活塞块。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气组件包括调节筒,调节筒内设置复位件,复位件上固定连接调节块,调节块与调节筒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块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柱,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推气板。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门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阀门箱内的阀门杆,阀门杆上开设阀门口,所述阀门杆一侧的阀门箱内设置伸缩件,所述阀门杆上下两侧的阀门箱上开设导气口,导气口与供气泵连通。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泵气筒侧壁的安装座,安装座一侧固定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转动筒连接。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频组件固定设置于转动筒外壁上的安装筒,安装筒设置有多个且等弧度间距设置于安装筒外壁上,所述安装筒与转动筒连接处开设分流口。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筒内滑动设置活动块,活动块顶部固定连接调节柱,调节柱上套设压缩件,所述调节柱延伸至安装筒外部,且顶部固定连接弧形板。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杆一侧的传动臂,传动臂端部铰接传动杆,传动杆端部铰接传动架。
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之处: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将面罩戴在患者的面部,出气头置于患者呼吸道中,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发生变化,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时,其吸气和呼气都会变的很困难,因此一定时间内呼出的气体总量会降低,这是运行过程中,活塞块下移过程中,从呼气管进入检测筒内的气体量会变少,在检测筒抽气容积不变的情况下,检测筒内没有充入足够的气体,则检测筒内会产生负压,由于阀门箱与检测筒连通,则阀门箱内的阀门杆会向靠近检测筒的方向移动,阀门杆上的阀门口与导气口对应,此时供气泵与第一导气管连通,并向活塞柱内部的分流槽充入气体,初始状态下,调节筒内的调节块处于通气管与调节筒连接处的下方位置,因此当分流槽内的气体通过通气管进入调节筒内时,调节筒内压强增加,调节块会下移,并带动支撑柱上的推气板下移,则当支撑块跟随活塞柱做上下活塞运动过程中,当支撑块下移至最低位置处时,推气板也处于最低位置,这个位置相比于初始状态下,位于泵气筒的更低位置,因此泵气筒内有效的抽气容积增加,进而使得每次抽气和泵气容积都更大,增加了每次对患者体内充入的气体量,辅助患者做更深的呼吸,缓解患者呼吸不足的情况,如果患者没有恢复正常而是呼吸越来越缓慢,则单位时间内检测筒内每次抽入的呼气量会更少,产生的负压更大,进而阀门杆会继续向检测筒一侧移动,阀门杆上的阀门口与全部导气口连通,同时增加了供气泵一个供气泵进行供气,此时第二导气管与供气泵连通,供气泵通过第二导气管对套筒内供气,气体通过转动筒上的分流口分别进入对应的安装筒内,安装筒内的压强增加会带动活塞块上的调节柱上移,调节柱带动弧形板向远离安装筒一侧移动,则转动筒与弧形板的距离变大,弧形板的转动直径变大,由于弧形板与下方的传动轮通过皮带传动,则当转动筒带动弧形板转动一圈能够带动传动轮转动更多圈数,进而能够通过传统臂带动泵气筒内的推气板上下移动更多频次,提高了泵气频率,以更快的方式为患者补气,随着泵气的进行,如果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则单位时间内检测筒内吸入的呼出气体容积会增加值正常状态,进而检测筒内不会在产生负压,则阀门杆复位,如果没有恢复正常,或者处于更加衰竭的情况,则阀门杆会继续向靠近检测筒一侧移动,这时阀门杆端部的报警杆会从警示筒内伸出,此时说明患者身体处于极度危险情况需要人工采取抢救措施,上述过程中,装置在辅助患者呼吸的同时,能够检测患者的呼吸状态,根据患者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体量,判断呼吸情况是否符合健康标准,然后根据检测情况,自动调节泵气量和泵气频率,提高辅助呼吸的效果,更有利于身体处于不稳定情况患者的恢复,操作使用灵活便捷,安全性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包括底盘(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机箱(2)顶部两侧的定位板(7),定位板(7)上滑动贯穿连接夹持柱(56),夹持柱(56)一端套设弹性件(16),夹持柱(56)端部固定连接承载块(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净化箱(35)下方的控制箱(34),所述净化箱(35)和控制箱(34)固定设置于机箱(2)一侧的外壁,所述过滤箱(5)下方设置空气调节箱(3),空气调节箱(3)与控制箱(34)连接,所述空气调节箱(3)与过滤箱(5)之间设置传输管(4),所述空气调节箱(3)和过滤箱(5)固定设置于机箱(2)另一侧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滑动贯穿设置于检测筒(28)底壁的活塞杆(22),活塞杆(22)顶部固定连接活塞块(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阀门箱(37)内的阀门杆(39),阀门杆(39)上开设阀门口(45),阀门口(45)一侧的阀门杆(39)上开设泄气口(60),泄气口(60)与阀门口(45)之间的阀门杆(39)内开设导流槽(61),所述阀门口(45)与泄气口(60)之间通过导流槽(61)连通,所述阀门杆(39)一侧的阀门箱(37)内设置伸缩件(59),所述阀门杆(39)上下两侧的阀门箱(37)上开设导气口(58),导气口(58)与供气泵(42)连通,所述导气口(58)与第一导气管(27)和第二导气管(31)对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泵气筒(24)侧壁的安装座(26),安装座(26)一侧固定设置驱动电机(33),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端部与转动筒(29)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频组件固定设置于转动筒(29)外壁上的安装筒(32),安装筒(32)设置有多个且等弧度间距设置于安装筒(32)外壁上,所述安装筒(32)与转动筒(29)连接处开设分流口(4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32)内滑动设置活动块(50),活动块(50)顶部固定连接调节柱(48),调节柱(48)上套设压缩件(51),所述调节柱(48)延伸至安装筒(32)外部,且顶部固定连接弧形板(4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杆(17)一侧的传动臂(20),传动臂(20)端部铰接传动杆(13),传动杆(13)端部铰接传动架(19),所述泵气筒(24)下方的传动臂(20)轴向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轮(21),传动轮(21)与弧形板(47)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活塞柱(18)底部与传动架(19)固定连接,所述检测筒(28)下方的传动臂(20)转轴端部与转动筒(29)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活塞杆(22)底部与传动架(19)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包括底盘(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机箱(2)顶部两侧的定位板(7),定位板(7)上滑动贯穿连接夹持柱(56),夹持柱(56)一端套设弹性件(16),夹持柱(56)端部固定连接承载块(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净化箱(35)下方的控制箱(34),所述净化箱(35)和控制箱(34)固定设置于机箱(2)一侧的外壁,所述过滤箱(5)下方设置空气调节箱(3),空气调节箱(3)与控制箱(34)连接,所述空气调节箱(3)与过滤箱(5)之间设置传输管(4),所述空气调节箱(3)和过滤箱(5)固定设置于机箱(2)另一侧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滑动贯穿设置于检测筒(28)底壁的活塞杆(22),活塞杆(22)顶部固定连接活塞块(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气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撑块(43)两侧的调节筒(46),调节筒(46)内设置复位件(54),复位件(54)上固定连接调节块(52),调节块(52)与调节筒(46)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块(52)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柱(53),支撑柱(53)顶部固定连接推气板(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阀门箱(37)内的阀门杆(39),阀门杆(39)上开设阀门口(45),阀门口(45)一侧的阀门杆(39)上开设泄气口(60),泄气口(60)与阀门口(45)之间的阀门杆(39)内开设导流槽(61),所述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