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爬架搭接的,特别涉及一种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在爬架上使用的边角平台的安装方式是现场配制的方式。这种施工方法具有以下问题和缺点:1.费工费料,安装时间较长。2.通用性差,不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墩柱,制作后不能循环使用。
2、现有技术中有如申请号为202122178212 .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塔架,组合式塔架包括第一材料外部框架和第二材料内部框架,第一材料外部框架包括竖直布置的角柱、边柱和水平布置的边梁,角柱位于组合式塔架的边角位置,边柱位于组合式塔架边缘上相邻的角柱之间,边梁架设在相邻的边柱和角柱之间;该技术将组合式塔架的外部框架和内部框架分设为两种材料,相对于全钢结构框架结构的材料成本大大降低,相对于全混凝土结构的人工成本也减少很多。
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该技术通用性差,不能灵活调整,不能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墩柱,制作后不方便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构,包括上层横杆(3)和下层横杆(4),其特征在于:上层横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边角立柱(7)和第三边角立柱(13)上,下层横杆(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边角立柱(12)和第三边角立柱(13)上,上层横杆(3)的高度高于下层横杆(4)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横杆(3)上搭接有第一边角平台(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横杆(4)上搭接有第二边角平台(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构,包括上层横杆(3)和下层横杆(4),其特征在于:上层横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边角立柱(7)和第三边角立柱(13)上,下层横杆(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边角立柱(12)和第三边角立柱(13)上,上层横杆(3)的高度高于下层横杆(4)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横杆(3)上搭接有第一边角平台(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横杆(4)上搭接有第二边角平台(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角平台(1)通过一个以上的第一夹板(5)和第一螺栓(6)固定在上层横杆(3)上;所述第一夹板(5)包括上下两块夹板,上下两块夹板通过第一螺栓(6)固定并将第一边角平台(1)和上层横杆(3)夹在两块夹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架边角平台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角平台(2)通过一个以上的第二夹板(10)和第二螺栓(11)固定在下层横杆(4)上;所述第二夹板(10)包括上下两块夹板,上下两块夹板通过第二螺栓(11)固定并将第二边角平台(2)和下层横杆(4)夹在两块夹板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伟,杨迪亮,王瑞毅,王旭,杨怀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科润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