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坩埚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3200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贵金属坩埚及其制备方法,贵金属坩埚包括埚体和连接在埚体底部的埚底,埚体与埚底为一体成型结构,埚底的内表面上覆盖有保护层;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板材准备、模具制备和旋压成型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因采用焊接来连接埚体与埚底而产生的焊缝,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因焊缝与坩埚母体之间性能差异而导致的焊缝开裂问题,解决了焊缝的存在而引起的缺陷问题,有效提高了贵金属坩埚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工艺实现对贵金属坩埚的快速制备,实现了的埚体与埚底的一体成型;同时由于模具在旋压塑性中对坩埚坯的支撑定型作用,在整体形状上不会存在瑕疵,能够使成型的成品具有良好的出品率,从而有效提高贵金属坩埚的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熔炼设备,尤其是一种贵金属坩埚以及一种贵金属坩埚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贵金属坩埚是玻璃熔炼生产中的常用工具,通常用于熔炼各种玻璃原料,玻璃原料在贵金属坩埚中充分熔化后将玻璃液倒出,玻璃降至室温后开展玻璃相关性能分析;常见的贵金属坩埚包括铂金坩埚、铂铑坩埚、铂黄坩埚等。

2、在熔炼玻璃的过程中,需要将贵金属坩埚加热至1200~1680℃,然后将粉状或块状的玻璃原料不断倾倒在贵金属坩埚中。由于贵金属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具有较高温度的贵金属坩埚在受到玻璃原料的反复冲击后,坩埚的埚底容易发生变形,变形后产生褶皱,会导致流入褶皱中的玻璃液无法完全倒出,必须在熔炼其他配方的玻璃液之前多次利用其他配方的玻璃原料在坩埚内熔化后倒出,以此对坩埚进行冲洗,防止原来的玻璃液残留影响后续玻璃液的组分;但冲洗耗费时间较长,若埚底的褶皱较多则冲洗极为困难,贵金属坩埚会因不断冲洗而反复承受冷热冲击,容易使褶皱处开裂,导致贵金属坩埚无法继续使用。此外,贵金属坩埚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坩埚的埚底长期承受玻璃液重力作用而容易发生开裂,或因玻璃液内某种或某些元素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贵金属坩埚,包括埚体(100)和连接在埚体(100)底部的埚底(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埚体(100)与埚底(200)为一体成型结构,埚底(200)的内表面上覆盖有保护层(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贵金属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埚底(200)从中心向外依次设有中心圆弧部(210)、第一连接圆弧段(220)、平底段(230)和第二连接圆弧段(240);所述中心圆弧部(210)向上凸起,第一连接圆弧段(220)、平底段(230)和第二连接圆弧段(240)依次连接形成向下凹陷的环形凹槽,中心圆弧部(210)、第一连接圆弧段(220)、平底段(230)和第二连接圆弧段(2...

【技术特征摘要】

1.贵金属坩埚,包括埚体(100)和连接在埚体(100)底部的埚底(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埚体(100)与埚底(200)为一体成型结构,埚底(200)的内表面上覆盖有保护层(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贵金属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埚底(200)从中心向外依次设有中心圆弧部(210)、第一连接圆弧段(220)、平底段(230)和第二连接圆弧段(240);所述中心圆弧部(210)向上凸起,第一连接圆弧段(220)、平底段(230)和第二连接圆弧段(240)依次连接形成向下凹陷的环形凹槽,中心圆弧部(210)、第一连接圆弧段(220)、平底段(230)和第二连接圆弧段(240)依次相切设置,第二连接圆弧段(240)与埚体(100)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贵金属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贵金属坩埚的厚度从埚底(200)的中心圆弧部(210)向外至埚体(100)依次减小,且厚度公差为±0.05mm;第一连接圆弧段(220)与中心圆弧部(210)的厚度差为0.1~0.2mm,平底段(230)与中心圆弧部(210)的厚度差为0.2~0.3mm,第二连接圆弧段(240)与中心圆弧部(210)的厚度差为0.3~0.4mm,埚体(100)与中心圆弧部(210)的厚度差为0.4~0.6mm;中心圆弧部(210)的圆度尺寸范围为20~50mm,第一连接圆弧段(220)的圆度尺寸范围为20~50mm,第二连接圆弧段(240)的圆度尺寸范围为30~60mm;贵金属坩埚的整体高度尺寸范围为150~200mm;埚体(100)的斜壁角度尺寸范围为20~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贵金属坩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板材准备、模具制备和旋压成型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贵金属坩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准备步骤中,贵金属板材的直径为φ1,φ1=π×r1+π×r2+2l+π×r3+2h-(50~100)mm,贵金属板材的厚度为1.2~2.5mm;补强材料的直径为φ2,φ2=π×r1+π×r2+2l+π×r3+(5~10)mm,补强材料的厚度为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阳罗蓉雪李丰耘皮江张胜明罗江陈彧颋余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光明派特贵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