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冷却系统和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308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1
本技术公开冷却装置、冷却系统和充电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冷却模块,每个冷却模块具有冷却液容纳腔和与冷却液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和第二管接头;和多通管接头件,包括多个第一对配管接头和与多个第一对配管接头都连通的进液管接头。进液管接头用于与冷却液进液管相连,多个第一对配管接头分别与多个冷却模块的第一管接头连接,冷却液经由多通管接头件以并联方式同时流进多个冷却模块的冷却液容纳腔中。多个冷却模块的第二管接头用于分别与多个充电线缆的冷却芯管连接,使得冷却液能够以并联方式同时流经多个充电线缆的冷却芯管。本技术能够保证多个充电端子被充分冷却且温度保持一致,并且还能够保证多个充电线缆被充分冷却且温度保持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包括该冷却装置的冷却系统以及包括该冷却系统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充电座通常包括充电座壳体,设置在充电座壳体中的充电端子和与充电端子电连接的充电线缆。为了提高充电速度,需要提高充电电流,目前充电电流要求高达600a,以后还可能会升高到1000a。当这种大电流流经充电线缆和充电端子时,会导致充电座壳体内部的温度以及充电线缆的温度急剧上升。为了防止温度升高过大,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增大充电线缆的直径,但这会增大充电座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并且会导致成本较高。

2、为了防止充电线缆和充电端子的温度急剧上升,近来,提出了一种液冷方案。该液冷方案通常包括多个冷却模块,每个冷却模块具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液容纳腔,多个充电线缆的冷却芯管分别与多个冷却模块的冷却液容纳腔相连。在现有技术中,多个冷却模块的冷却液容纳腔被串联在一起,冷却液依次流经多个冷却模块和多个充电线缆的冷却芯管,这会造成被冷却的多个充电端子的温度不一致,以及会造成被冷却的多个充电线缆的温度不一致,降低了降温效果,特别是最后流经冷却液的充电线缆的温度不能被有效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冷却模块,每个冷却模块具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液容纳腔和与所述冷却液容纳腔连通的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和一个多通管接头件,包括多个第一对配管接头和与所述多个第一对配管接头都连通的一个进液管接头。所述进液管接头用于与冷却液进液管相连,所述多个第一对配管接头分别与所述多个冷却模块的第一管接头连接,使得冷却液能够经由所述多通管接头件以并联方式同时流进所述多个冷却模块的冷却液容纳腔中。所述多个冷却模块的第二管接头用于分别与多个充电线缆的冷却芯管连接,使得所述多个冷却模块中的冷却液能够以并联方式同时流经所述多个充电线缆的冷却芯管。

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腔构成所述冷却液容纳腔,所述冷却箱包括具有开口的箱体和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开口上的盖板;所述盖板用于与充电端子的焊接端热接触,以将所述充电端子上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冷却箱内的冷却液中。

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管接头和所述第二管接头与所述箱体一体成型,使得所述第一管接头和所述第二管接头成为所述箱体的一部分。

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盖板为导热但不导电的绝缘件,所述箱体为不导热且不导电的绝缘件。

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盖板为导热但不导电的陶瓷件,所述箱体为不导热且不导电的一体式注塑件。

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箱体和所述盖板上分别形成有螺纹孔,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箱体和所述盖板上的螺纹孔中,以将所述盖板固定到所述箱体上。

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密封圈,环绕所述箱体的开口设置并被挤压在所述箱体和所述盖板之间,用于实现所述箱体和所述盖板之间的密封。

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箱体和所述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被定位和安装在所述密封圈安装槽中。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固定装置,安装到所述冷却箱的箱体上,用于将所述充电端子的焊接端固定到所述冷却箱的盖板的外侧上,使得所述充电端子的焊接端与所述盖板可靠热接触。

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固定装置包括u型件和螺栓,所述u型件被固定到所述箱体上,在所述u型件上形成有贯穿的螺纹连接孔,所述螺栓连接到所述螺纹连接孔中并将所述充电端子的焊接端顶推在所述冷却箱的盖板上,使得所述充电端子的焊接端与所述冷却箱的盖板之间具有预定接触力。

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u型件包括:一对侧板,被分别固定到所述箱体的两侧上;和顶板,连接在所述一对侧板的顶部之间,所述u型件的顶板面对焊接在所述充电端子的焊接端上的充电线缆的导体端,所述螺纹连接孔形成在所述u型件的顶板上,所述螺栓顶靠在所述充电线缆的导体端上,以通过所述充电线缆的导体端将所述充电端子的焊接端顶推在所述冷却箱的盖板上。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u型件的一对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卡槽,在所述冷却箱的箱体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接合,以将所述u型件的一对侧板分别固定到所述冷却箱的箱体的两侧上。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前述冷却装置;和多个充电线缆,每个充电线缆包括冷却芯管和导体。所述多个充电线缆的冷却芯管的端部被分别连接至所述冷却装置的多个冷却模块的第二管接头,使得冷却液以并联方式同时流经所述多个充电线缆的冷却芯管。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充电线缆的导体呈管状,所述冷却芯管被设置在所述导体中,所述充电线缆还包括包裹在所述导体的外部的外绝缘层。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体具有从所述外绝缘层中外露出的导体端,所述导体端用于焊接到充电端子的焊接端上;所述冷却芯管的端部从所述外绝缘层中外露出并被连接至所述冷却模块的第二管接头。

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液进液管,与所述多通管接头件的进液管接头相连,用于向所述多个冷却模块的冷却液容纳腔和所述多个充电线缆的冷却芯管供应冷却液。

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多个充电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和前述冷却系统,设置到所述壳体中。所述多个充电端子的焊接端与所述冷却系统的多个充电线缆的导体端分别焊接在一起并被分别固定到所述多个冷却模块的冷却箱的盖板上,使得所述充电端子的热量能够经由所述冷却箱的盖板被传递到所述冷却箱内的冷却液中。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充电装置为适于与充电枪对配的充电座,所述充电端子适于与所述充电枪中的对配端子对配连接。

2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充电装置为适于与充电座对配的充电枪,所述充电端子适于与所述充电座中的对配端子对配连接。

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充电端子的焊接端和所述充电线缆的导体端呈扁平状并被叠置和焊接在一起。

22、在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冷却液以并联方式同时流入多个冷却模块的冷却液容纳腔中,使得多个冷却模块中的冷却液具有相同温度,使得多个充电端子能够被充分冷却且温度保持一致,提高了冷却效果。此外,在本技术中,冷却液以并联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13.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7.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方跃吴素鹏王进顺姜开轩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